相关栏目
新闻资讯 >>
合作媒体 >>
展会知识 >>
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猎杀苏莱曼尼:追踪多年,美国突下斩首令,静音无人机导弹狂轰


原标题:猎杀苏莱曼尼:追踪多年,美国突下斩首令,静音无人机导弹狂轰

凌晨一点,一架飞机降落于巴格达国际机场,随即,巴格达机场的夜空被三枚美军火箭弹划破,一声巨响在两辆轿车处爆发,人车在顷刻间化为残骸。

在葬身火海的多名乘客中,就包括美国当局追踪多年,恨之入骨的伊朗二把手——卡西姆·苏莱曼尼将军。追踪多年,美国突然下达斩首令,静音无人机导弹狂轰之下,是对苏莱曼尼的猎杀。

多年逃亡,黯遭毒手:苏莱曼尼将军之死

国际社会将美军此次行动称之为,利用空袭定点清除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的计划。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曾多次听闻苏莱曼尼被死亡,但在不久过后,谣言都会不攻自破,昭示着他逃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暗杀。

然而,此次人们不得不相信,这位多次从美国暗杀罗网下奇迹般逃离的将军真的逝世了。外界通过戴着一名死者手上的一枚苏莱曼尼的红宝石钻戒,才得以认出这具尸骸就是苏莱曼尼本人。

这位曾被美军将领麦克里斯特尔称之为当今中东舞台上最强大、最无拘无束的一位主角,苏莱曼尼的时代,终究是落幕了。

由美国将领如此评价苏莱曼尼便可见,苏莱曼尼的才华、能力和对伊朗民族的忠诚受到了他的盟友的尊敬,但正是由于过人的军事才能,才让包括美国在内的敌人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

苏莱曼尼作为新兵参战时,年仅22岁,此前只接受了为期6周的战术训练,随即便在伊朗西阿塞拜疆省参加了第一次实战。在两伊战争中,他成为了穿越伊拉克边境、深入敌人腹地的战斗英雄。

同时,在地面作战中,他尽可能地团结国家、组织和个人,与传统上对立的国家的政客和军官群体建立全新、持久、可靠的关系,保住了叙利亚总统巴沙·阿萨德的地位,在这背后,实质上击败了伊斯兰国和其他反叛组织,击败了以美国代表的西方对叙利亚的入侵。

通过改善伊朗同伊拉克的关系,直接导致美军袭击其武装组织基地过后,伊拉克政府对示威者进军美国大使馆视而不见。

伊拉克同伊朗在近代有过如此漫长的战争史,尚能一时联手,再加之由美国、以色列、欧盟、沙特等人大力支持的伊斯兰国等极端武装组织被苏莱曼尼及其盟友武装一一击败,这般战功赫赫的人物,美国如何能不忌惮?

苏莱曼尼最终死在美军的空袭刺杀之中,距空袭过去8个小时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布推特苏莱曼尼烈士牺牲殉国。

在这篇悼文中,惊讶多于愤恨,仇视又重于悲痛,正当哈梅内伊称会有严厉的报复等待那些沾染烈士鲜血的人后,2020年1月5日,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协议第五阶段的新步骤,这一行为等于取消所有伊核协议的限制措施,即直接单方面废除了伊核协议。

伊朗国家电视台直接切断了正在播放的电视节目,向全国人民宣布了苏莱曼尼的死讯,成千上万的伊朗人民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以声讨美国。

美国国务院及时发布紧急安全提醒,五角大楼向中东增援3000士兵,美国公民撤离伊拉克,纽约、华盛顿等大都市也进入了警戒状态。此时,世界各国才真的相信,苏莱曼尼当真是离开了。

深思熟虑?激情作案?——美国突下斩首令

尽管麦克里斯特尔多次公开感叹苏莱曼尼的英雄本色,但其作为美军的代表,早在刺杀事件发生的一年之前,就明确表示会亲自操纵空袭炸死苏莱曼尼的行动。然而,在这场行动正式开始之前,美国高层曾出现过多次讨论与纠纷。

一部分激进派认为应当立刻除掉苏莱曼尼这个恶魔,避免夜长梦多;另一部分保守派则美方应当考虑即将到来的军事交火和政治纷争,应当首先长时间监视苏莱曼尼的车队,而非立即出动,发起攻击,这样容易打草惊蛇。

正是因为苏莱曼尼清楚地知道,在陆路交通中耗时过长,可能会出现延误和风险,而在这一过程中,自己根本无法抵抗美国在陆路交通中动手。因此,苏莱曼尼最终选择了乘坐民航飞机飞往巴格达。

可以得见的是,第一,美国此次公开对行踪诡秘的苏莱曼尼实施定点清除的斩首令,表明了美国意图震慑伊朗的决心,同时,也向中东各国展示了美国可以随时反制伊朗高层的胆量。

美军策划炸死苏莱曼尼的行动,说明了美国的情报工作是真实有效的,而美国研制出的新型高科技手段,即全套的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以极其血腥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

从天空的锁眼间谍卫星、长曲棍球雷达侦察卫星、黑鸟和U2侦察机以及白云电子侦察卫星,无一不在昭示着美国在信息传输领域的高频或低频的军事通信卫星搭建起来的全方位信息网络。

因此,在暗杀苏莱曼尼的过程中,美国利用静音无人机导弹,在作战中突出表现了其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和精确和快速打击技术。

美战略界认为,美军对苏莱曼尼的暗杀指令绝非是一时的激情作案,而是多年来对苏莱曼尼将军的观察、了解、沉淀。

不仅是因为伊朗凭借苏莱曼尼实用主义外交政策,在金融、历史和经济上取得了成果,最为关键的是,伊朗支持下的武装部队在苏莱曼尼指挥下,制造了各种各样的路边炸弹,这些炸弹夺取了美军士兵的生命,使得美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俩抗衡于伊朗的威胁。

美国认定,暗杀苏莱曼尼之于美国的好处一定多与美国所受的风险。

但这只是特朗普利益集团高层做出的肤浅利益考虑,或者说是一种借口——伊朗和伊拉克虽然来往密切,但实际控制伊拉克局势的依然是尖端玩家美国,因此,杀死苏莱曼尼也无益于美国在伊拉克取得所谓更大的控制权。

那么美国的真实目的为何?杀死一位在伊朗民族内部具有颇高声望的英雄,无疑是想通过空袭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伊朗武装组织,恐吓伊朗高层对美国的反抗决心,制造一场让美国更有说服力地持久立足中东的矛盾。

正是因为如此,特朗普才会对拜登上任后选择立即撤军,一定程度与中东战局保持距离感到十分愤怒,甚至于多次叫骂。

在原本特朗普利益集团的计划中,所谓撤军也不过是让美国在一定时期于中东更有存在感的一个借口,然而,当拜登真正撤离战场时,才是真正的大爆炸新闻。只能戏谑道——老拜登成功完成使命,的确将行动的最终目的隐藏到底。

生前身后,天上人间:苏莱曼尼之死与伊朗方态度

2020年1月4日晚,苏莱曼尼遇害的后一天,伊朗迅速开展复仇行动。几枚喀秋沙火箭弹飞落在美军所驻扎的伊拉克萨拉赫丁省拜莱德空军基地,以及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所在的巴格达绿区区域。

尽管在这次交锋中并无人员伤亡,但在近两年来美国和伊朗之建立的和平滤镜被彻底粉碎。而无论是触及苏莱曼尼之死的外部原因,还是其死后中东局势的震荡,美国都是其中不可不说的关键因素。

中东局势在苏莱曼尼死后,其发生的震荡并非天崩地裂地摇晃,而是一种无声无息的破裂。大众往往只能看到镜头前伊朗民众群情汹涌地高喊报仇,并把这视为伊朗国内唯一的声音,认为伊朗的反击就在眼前,这显然是一种错觉。

可实际上,正如以色列斩首哈马斯领袖亚辛时激烈争论:这轮斩首是否会面临哈马斯等极端势力的疯狂报复?但实际上,斩首结束后,哈马斯的恐怖袭击活动较之以往反而迅速减少了。

这完全是因为,哈马斯的高层以往可以驱使势力基层去充当人肉炸弹、制造恐怖袭击,但是其高层本身是绝不愿意成为炮灰的一部分。

因此,当其冷静下来,不但不会向以前那样毫无节制地制造恐怖袭击,反而会变得讲道理、好说话,从而约束部下克制行动,这便是威慑行动的根本目的。

尽管伊朗的情况有些微不同,但实际上其国内也对近年来这种透支国力以维持什叶派的弧形扩张性对外战略,过去由于苏莱曼尼和哈梅内伊的搭档组合过于强势。

首先在国内话语权上,这一派人就无法与之抗衡,而现今,苏莱曼尼身死,哈梅内伊病重,平息民怨并不困难,伊朗在第一时间向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发射一批导弹的动机昭然若揭,但就此世纪推动伊朗的外放的资源向国内回收,重新整顿经济,不可不谓是绝佳时机。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内部,很难断言其下属或同僚会将复仇凌驾于现实政治之上,军队内部更为关心的是苏莱曼尼死后的仍有大批民众上街抗议其生前的高压政策,如何填补并分配苏莱曼尼死后的权力真空,才是彼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何伊朗向美军事基地发射完第一批导弹后就偃旗息鼓?这完全是因为新上任内的人员并不愿意冒着自己可能成为美军的新斩首目标的危险,进而选择激烈的对美政策。而美国也默契地以未出现人员伤亡为由,不予回击,让事态迅速平息。

苏莱曼尼死后事态相对迅速地平息,完全是美伊双方高层心照不宣地进行资源回收。一方面,伊朗感受到了美国的警告,选择收回外放资源振兴国内产业;另一方面,美国则借此机会将更多的资源转向西太平洋以应对中国的崛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