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电东送工程,斥资超5200亿,横跨2000多公里,福泽数亿人
中国有着世界最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正在推动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不过,由于大多数的煤炭、风能和水力发电设施都集中在中国的内陆省份,东部发达地区许多城市和工业正在面临着能源短缺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现状,中国实施了仅次于南水北调的超级工程。这个斥资超5200亿、横跨2000多公里的项目就是西电东送工程,为中国东部供应了源源不绝地能源,福泽数亿人。
中国西南部地区多高原和山脉,河流众多、高低落差大且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而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植被稀少,有丰富的风力和太阳能资源。而东部地区在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长期的电力短缺困境,许多地区不得不进行区域性轮流限电措施,这对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诞生的西电东送工程,到底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呢?
对中国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而言,西电东送工程改善了原本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带动了水泥、钢材、机电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地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为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对中国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而言,西电东送工程大大缓解了电力紧张的问题。中国东部地区缺乏能源,生产生活所需电力主要来源于货流发电。由于过去大量使用煤炭来发电,导致了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全球能源紧张的局势,在东部地区建设更多的火力发电站十分困难。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在缓解了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电力需求的同时,还扩大了清洁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西电东送工程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在过去,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占中国能源结构中将近八成,全国火力发电使用的煤炭资源约占全国用煤总量的三分之一。如此巨额的化石能源的使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沿海地区的海洋环境。西电东送工程将西部的水力、风力和太阳能资源转化为电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助于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西电东送是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也是一项规模极大的电力工程,在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西电东送项目总投资已超过了5200亿元人民币,累计输送了8400亿度电,不仅促成了中国高压远距离输电技术的突破,还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称得上一项利国利民的宏伟工程。相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会被投入实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