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治水长清——甘肃省加强河湖保护筑牢生态屏障
来源:新甘肃
河长治 水长清
——我省加强河湖保护筑牢生态屏障

庆阳市庆阳湖水利风景区。 本组图片均由甘肃省水利厅提供

武威市凉州天梯水利风景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
初春,陇原大地上河湖解冻,盈盈碧波诉说着这几年来甘肃的水历史。
我省地处内陆,分属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承担着全国主要江河源头水源补给、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四个到位总体要求,我省结合全省水情,印发《甘肃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和《甘肃省实施湖长制工作方案》,搭建了党政同责的双河长工作机制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体系,真正做到了建机立制、责任到人。
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我省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结合河湖长制度实施和水岸线管控,实现水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河湖长:以实际行动讲好履职故事
一分部署,九分实施。在建机立制后,省水利系统开始了责任到人的转变——全省21934名河长和1065名湖长上岗。河湖长在职期间,积极履责,以实际行动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分段分片实施治理保护。
2020年以来,我省聚焦常态长效监管。建立通报制,按季度通报各地河湖长履职、主要河湖水质、河湖四乱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等情况;建立保障制,通过落实1+N工作模式和提醒函工作机制,当好河湖长参谋助手;建立举报制,对河湖问题实行有奖举报,在省、市、县三级设置监督举报电话,激励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河湖管护,两年来累计受理核查河湖问题268个;建立联防制,与周边四川、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5省区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框架协议,加强跨界河流管理保护,有效防范化解水生态环境风险;建立联合制,设置省、市、县、乡四级的河湖长+检察长+警长三长联动。同时,推行巡河员、护河员制,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目前共设置基层河湖管护员24307名。
全省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全面强化河湖监管。兰州市实行3+X河洪道巡查模式和1+2+5河洪道治理反馈机制;武威市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化监管机制,乡村落实点监管,水管单位落实线管护;临夏州结合公安系统雪亮工程和智慧城市建设在重点区域、重点河段和敏感水域实现河道视频监控全覆盖;张掖市、武威市分别签订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陇南市出台实施意见,推进河湖长制助推乡村振兴。
水岸线管控:筑牢河湖保护第一道防线
河湖治理,表象在河湖,根源在岸上,精准治理河湖污染,需要水岸同治。
侵占河湖、阻碍行洪、破坏河道等乱象成为挡在河湖治理前面的大山,而这些现象背后,问题在水岸。水利系统精心部署,开始了一场以水岸线管控为抓手的治理革命。
在岸上,水库和水电站是水生态重要细胞。省水利系统先后组织开展春雷2021河湖管护攻坚、聚焦小微边共建幸福河、水电站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等专项行动,坚决清存量、遏增量。
白银市富聚码头、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大桥、东乡金强生态旅游度假村等一大批硬骨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完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祁连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水电站问题整改。五年来,累计整治河湖四乱问题7464个。
经过严密摸排,省水利系统开展河湖水域岸线利用项目专项整治,累计腾退岸线长度近56公里,有效释放了水域岸线空间,并首次明晰了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范围——三线四区,即临水线、管理线、外缘线和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可开发利用区,此举意味着管理范围更明确、岸线水域边界更清晰,管护责任体系落实的工作局面基本形成。
除此之外,省水利系统不断推进智慧河湖建设,为全省12441块河长公示牌换发了电子身份证,实现了一牌一码和信息更新线上管理。严抓采砂整治,及时查处违反许可要求采砂、洗砂污水直排以及偷采盗采河砂行为,确保河道采砂规范有序可控。
共保联治:建好全省河湖森林
全省一盘棋,干事有力量。
省水利厅在掌握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问题的基础上,跨界合作,联动全省其他部门单位,让甘肃河湖治理朝着有效有能迈进。
省水利厅对接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等责任单位积极落实一河(湖)一策方案,对标对表问题、目标、任务、措施、责任五项清单,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精准治理;与省人社厅沟通衔接,在全省范围内评选表彰一批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优秀河湖长和优秀河湖卫士。
省水利厅联合省纪委针对河湖长制督察中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在河湖治理保护上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问题,将直接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责任追究问题线索;联合省检察院持续推进携手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通过检察建议和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途径,落实相关部门依法行政责任,解决河湖疑难杂症;联合省公安厅开展河湖执法行动,严肃查处各类涉河湖违法案件,形成有力震慑效应,维护良好水事秩序,让河湖监管长牙带电。
同时,省水利厅与省财政厅积极对接,确定稳定资金渠道,为打赢河湖管理保护攻坚战提供资金保障;与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开展河湖保护教育活动,从青少年抓起,增强其爱河护河意识,争当河湖的宣传者监督者参与者保护者,守望绿水青山,共护美丽河湖。省水利厅还与省委组织部沟通衔接,把履行河湖长制工作职责情况纳入了干部大调研、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干部考察考核内容,常态化举办河湖长制专题培训班,加强对各级河湖长,特别是基层河长的培训。
河湖长制实施五年来,省水利系统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使全省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让西部河湖生态屏障越来越坚固。而今,持续做水文章的甘肃,已呈现出新的变化:敦煌哈拉诺尔湖重现碧波;石羊河下游青土湖水面面积扩大至26.7平方公里,周边旱区湿地面积达到106平方公里,石羊河治理模式成为全国样本;黑河流域东居延海实现连续15年不干涸,水域面积常年保持在40平方公里左右;疏勒河全程再现大河西流,干涸消失300余年的疏勒河终端——哈拉奇重现,并形成5平方公里左右的湖面。嘉峪关草湖、文县黄林沟、酒泉花城湖、康县梅元河等4处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挂牌,金川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