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这十年:推进高质量跨岛发展加快建设创新、繁荣、生态、活力、幸福“五个翔安”
中国日报福州6月17日电 16日上午10点,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召开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翔安区专场,翔安区委书记黄鹤麟现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翔安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等方面的有关情况。
据黄鹤麟介绍,2003年10月19日,翔安因应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正式设区。建区以来,一批又一批创业者以拓荒牛的姿态,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拼出了翔安气势,贡献了翔安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GDP从建区时(2003年)的22.4亿元增长到781.79亿元,位列全省各县(市区)第21名;财政总收入从建区开始的1.17亿元增长到93.4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5.73亿元增长到去年达17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从建区之处的4.36亿元增长到777.65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在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同时,翔安区着力加大民生补短板力度,居民可支配收入从建区之处时候的4221元增长到40062元。这些年的发展成效,可以概括为实现五个新跃升、建设五个翔安。
一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建设生机勃发的创新翔安。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新动能和竞争力。天马、中创新航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引进,电气硝子、ABB、联芯等投产扩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到去年的434.5亿元,年均增长7.7%。目前,翔安区已经形成了平板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重点产业链群,其中平板显示产业去年产值778.4亿元、占全市的48.5%,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产值233.6亿元,占全市的48.6%,两条产业链都占据了全市的半壁江山。同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医疗、海洋经济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等现代高端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工业强区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翔安的鲜明特点。
二是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新跃升,建设产城融合的繁荣翔安。坚持以高于岛内的标准,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重大片区、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发展形成新骨架。航空新城、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翔安南部新城以及同翔高新城等一座座新城加速崛起,城镇化率从56.1%提升至70.5%,常住人口从建区之处的27.2万人增加到61万人。另外,地铁3号线建成运营,4号线全线贯通,还要马上投建5号线;滨海东大道、海翔大道等主干路网四通八达,新增园林绿地110公顷,水电气污等市政配套也不断完善。
三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新跃升,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翔安。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提升环境质量,全面完成15.3万亩海域退养,依法清退洗砂厂、机砖厂等落后产能,小光山矿区等一批历史环境顽疾得到解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三大流域水质达标率均达100%。规范整合村居各类专兼职人员,建立一支700多名的网格员队伍,推行网格化管理,获评省级平安区。坚持文明创建和社会治理相结合,去年省级文明城区考评全省第五,创历史最好成绩。
四是推动区域综合承载力实现新跃升,建设开放包容的活力翔安。充分发挥对台对金区位优势,打造台胞台企登陆首选门户。努力打造双循环的重要通道和枢纽节点,一批重大公建项目落地建设,厦门新机场计划2026年建成运营,新体育中心、新会展中心都将在明年全面建成,厦门第二东通道预计明年春节前建成通车,第三东通道争取今年年底开工。谋划布局重大发展平台和载体,陆续规划建设了同翔高新城翔安片区、海洋高新产业园等市级平台,布局了翔安数字经济产业园、厦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五是推动人民高品质生活实现新跃升,建设和谐安康的幸福翔安。坚持人民至上,倾情倾智办好惠民实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成为全市样板,马塘村入选新中国70周年富强之路十大典型村庄。突出抓好被征地退养农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4.8万人次。引名师、建名校,成立全省首个区属普惠性教育集团,新增各类学位7万余个,实验小学、双十中学、科技中学等一批市属名校落地办学,建成3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引进高层次教师35名。同民医院更名市第五医院并晋升三级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建成运营,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设立全市首家老年康养医学中心和首个福利性托育园,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明年,翔安即将迎来建区20周年,翔安区将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服务跨岛发展大局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创新、繁荣、生态、活力、幸福五个翔安,努力让翔安发展更有速度、人民幸福更有温度。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