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新闻资讯 >>
合作媒体 >>
展会知识 >>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医疗机构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技赋能解决医疗“卡脖子”难题


山东医疗机构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技赋能解决医疗“卡脖子”难题(图1)

中新网济南6月25日电 (孙婷婷)医学科技创新的原始冲动来源于医生在临床问诊中发现的问题,从临床凝练出科研成果,推动新技术发展应用,再反哺临床,为患者服务。25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刚刚在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荣获两项一等奖、五项二等奖,院长王传新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医疗方面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

作为国家卫健委委属(管)医院和山东排在前列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近几年来将引领医疗技术发展进步作为使命。王传新介绍说,医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相继出台高峰学科、高原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等学科振兴工程计划,聚焦医学科学领域的卡脖子难题,重点布局前沿交叉方向,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临床大夫最知道医疗设备哪些地方最需要改进,将临床问题上升为科研问题,用科研的方法进行解决。王传新表示,新技术、新诊疗方法、创新型医疗器械等,能让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创伤小、恢复快。我们现在更注重智能高端装备、新技术创新,把新的技术方法用到临床医学中来,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多可能。

山东医疗机构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技赋能解决医疗“卡脖子”难题(图2)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传新在实验室中。 王厚江 摄

背靠山东大学雄厚的学科支撑,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近年来着力发展多学科交叉,建设多学科交叉团队,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医疗人才,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解决医疗问题。例如,纳米技术、新材料、3D打印技术等。目前3D打印已广泛应用在口腔颌面外科下颌骨粉粹性骨折的骨再造、外模支架固定等。

新技术的运用不但能解决问题,还能降低费用。王传新解释说,以消化道肿瘤胃癌为例,通过胃镜筛查发现肿瘤后,及时进行粘膜切除,预后效果非常好。但需要做胃镜筛查的人太多,医院完成负荷比较大。二院聚焦肿瘤早诊早治这一重大临床问题,开展肿瘤标志物研究探索,结合关键技术创新,实现临床应用。外周血分析就比胃镜筛查便宜很多。

记者了解到,该院在肿瘤标志物与肿瘤早期诊断和重大传染性疾病快速检测关键技术体系建立等方向都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通过努力发展实验室检测手段,探索发掘新的标志物及其检测技术,可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基石。目前,该院把握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建立1+N人才引育政策体系,打造全覆盖、多维度、进阶式的人才培育链条。

王传新表示,我们培养的不光是单纯的临床专家,更是‘医生科学家’。作为山东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该院医生还身兼教师职责。医院是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毕业的年轻大夫先从事博士后研究,保持科研思维的连续性,然后再进行规培,实施临床导师和科研导师双师制培养。我们力争让年轻的博士早日成为‘医生科学家’。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25家综合性医院之一,王传新认为,国家队医院要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在针对疑难杂症等疾病方面,赢得民众的认可。同时要肩负起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责任,对县级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对于帮扶医院在当地遇到临床特殊病例、疑难杂症病例等,进行线上交流,远程手术指导。这都是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极大地助力了县级医院能力的提升。

据悉,目前该院已对口帮扶陕西子洲、甘肃华池、河南确山等10余家县级医院,负责县级医院年轻医生的进修、医师规培,同时牵头组建专科联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远程指导等。此外,该院光明行已成为公益品牌,8年来足迹遍布新疆喀什、青海海东、陕西子洲等地,累计免费完成千余例白内障、手足畸形及脑瘫手术。

医疗立院、科技强院,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民族健康贡献所学,是医生的信仰,也是山大二院的目标。王传新如是说。(完)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