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网一盘棋”武汉坚持不懈常态化抓治超
进入12月,武汉西大门的吴家山治超站更加繁忙,即将投入使用的东山头不停车检测点的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预计本月投入使用;由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搭建的市级平台——武汉市科技治超综合监管平台也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
2021年,武汉重点加强全市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4月2日成立全市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出台方案,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区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为治超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强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一场覆盖多部门、多区域的城市路桥安全保卫战拉开序幕!
8个多月时间,通过用重典、出重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长效治理原则,严厉打击双桥车百吨王,有效遏制货车非法改装和道路超限超载现象。
截至12月,全市重点干线公路监控数据显示,超限率从3月的16.89%下降至1.39%,百吨王从6月的1452台降至11台,短期内有效减少货车超限超载运输现象,有效保护公路设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当前,全市共8个不停车超限检测点位的系统数据已接入武汉市科技治超综合监管平台。
健全机制 从严考评
政府主导治超格局全面夯实
随着武汉经济高速发展,道路交通所面临的压力增加,全市治超力度亟须加强。4月2日,全市治超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下设办公室(简称市治超办),市交通运输局、市经信局、市城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建局、市交管局迅速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治超专班,人员集中办公、制定方案,强化措施,开展督办检查,切实加强行业治超指导监管。
4月5日,治超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第四天,市治超办组织相关部门来到武汉亚东水泥厂、武湖治超站汉施公路新河大桥、湖北汉通石油运输公司检查货车超限超载情况。根据现场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月22日晚至23日凌晨,市交通运输局、洪山区和江夏区相关负责人带队,联合各区城管局(交通局)、公安分局、交通大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街道等部门在洪山区白沙洲大桥辅道和江夏区云井山、宁港治超检测站联合开展治理超限超载专项执法行动,坚决打击严重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在白沙洲大桥辅道上,执法人员在大雨中拦截一辆限载30吨运载64吨、超载100%的大货车。
一系列由政府主导的治超执法行动开展同时,市治超办还第一时间制定《市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建立健全督查督办、考核通报、倒查问责、定期会议等工作机制,完成二、三季度全市治超工作检查考核,考核结果第一时间向各区政府通报并在媒体发布,向排名靠后的相关区政府下达限期整改督办函、约谈区治超办负责人,压实属地政府治超主体责任。
截至12月,全市治超已形成政府主导、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货车非法改装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对全市货车生产改装企业、维修企业、检验机构、非法改装场所开展整治排查。检查汽车生产企业14家,专用生产改装企业24家,机动车维修企业33家,机动车检测机构37家,组织开展称重计量专项检查31次,对5家未定期计量检定的企业下达责令整改通知。市城乡建设局将全市111家搅拌站纳入常态化监管。市市场监管部门安排专人为治超称重设备检测提供技术支持。市应急管理局成立治超应急工作组,组织开展了治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2次,督导检查各区应急工作14次。市城管委每周不少于2次开展桥隧夜间双超整治,联合相关区持续开展白沙洲大桥超限超载专项整治行动。市公安交管局督导新城区及开发区治超站落实交警驻站,加大冲岗、遮挡号牌车辆的查处力度,检测查处超载货车16477台次,同比去年上升26.5%。
当前,通过齐抓共管,这场全市范围内的路桥安全保卫战初现成效,形成一张网、一盘棋的治超良好态势。

武湖治超站位于汉施公路上的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让百吨王车流量占比下降到0.058%。
利剑出鞘 雷霆出击
强强联手打赢路面治超阻击战
违法超限超载严重破坏路桥设施,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这场交通安全保卫战中,路面治超是一场场硬碰硬的阻击战。
11月8日17时许,黄陂区治超办通过监控系统发现一辆超载货车出现在汉施公路上。执法队员立刻出击,最终在一处加油站锁定该车辆,经过磅检测严重超载。执法人员依法暂扣货车,对司机处以罚款1000元、记6分的处罚。
今年以来,市治超办督导各区依托全市14个固定治超站、15个治超卡点加强联合执法,开展利剑雷霆等跨区域专项行动18次,全市治超全面展开,成效凸显。
蔡甸区则坚持路警联动,充分发挥汉警快骑机动灵活优势,针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严厉打击打时间差、绕站行驶等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实现了流动治超全覆盖、无死角。今年以来,该区治超办联合汉警快骑共处罚车辆804台,扣分4530分,交通运输部门卸载22693.3吨,打击处理钉子3人,治安拘留1人,辖区重点路段超限率始终在1%以下。
作为中心城区的洪山区,对超限超载货车闯桥梁违法行为坚决说不。对三环线白沙洲大桥的巡查工作从未间断。在杨春湖桥、三环线野芷湖高架立交等重点桥梁持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每周不少于2次会同市城管执法委、市桥隧中心开展白沙洲大桥专项治超行动。
江岸区左岸大道(江北快速路)东起阳逻开发区,西至江岸沿江大道,是市民出行的一条高效便捷的通道,更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江岸区联合新洲区、黄陂区开展集中整治,针对货车超限超载现象采用前堵后追的方式坚决打击。辖区朱家河桥仅限20吨以下车辆通行,区治超办采取人防与物防相结合的方式,在桥两端设移动限高架,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对违法进入的车辆进行劝返,利用桥上的不停车检测系统提供的数据对违法车辆进行追处,确保桥梁安全。

在吴家山治超检测站,执法人员正引导司机进站过磅。
关停整顿 一超四罚
保持高压态势强化源头治理
源头治超是治超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管住源头,才能有效遏制货车超限超载运输行为。
今年11月17日,江夏区治超办在工作台账数据中发现辖区武汉轩通、亦航、路洁三家运输有限公司的年超限超载车辆总数达到10%以上。他们随即调取处罚台账和行政处罚决定对其进行约谈,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分别对以上相关运输企业予以停业整顿处罚。后续要求货运企业加强组织领导责任到人,确保整改工作全面落实,坚决杜绝车辆超载、超速、闯禁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2021年,市治超办督促各区、各部门立足源头、摸清家底,全面开展渣土运输、商混站、砂石码头等货源地的摸排工作。对全市111家搅拌站建立清单,完成14家治超站、12套抓拍系统、15套不停车检测系统、1542座公路桥梁的数据采集、调查锁定全市81家重点货运源头单位,明确行业监管部门和监管责任,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同时,督导各区交通运输、公安交管部门落实一超四罚,即货运车辆、驾驶人、货运企业和货运场所经营者(源头企业)一旦超限超载,四方责任追查到底。
8个月时间,全市共清理违规堆场、洗砂厂、石料加工厂93家,关停、取缔70家。其中,江夏区对源头监管保持高压态势,对辖区内砂(沙)石厂矿山、水泥厂、搅拌站港口、物流园区等货物集散地加强检查,采取多沟通,多做工作的方式,使其在指定时间自行整改拆除,让超限超载车辆无处卸货,从源头遏制超限超载。新洲区则通过打造智慧交通信息化监管平台,将全区年货物吞吐量100万吨以上企业输入数据库,对重点企业的货车运输进行动态监测,精准打击超限运输车辆,辖区超限率从8月份的30%多锐减到现在的2%以下,效果显著。汉阳区将辖区货车检测机构纳入监管,执法人员现场督导检测机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测,查出与出厂数据不符车辆,责令恢复后方可通过年审。今年4月至11月,汉阳区车辆检测机构共检测货车4947台,查出82台超限车辆均已按相关标准整改恢复,使辖区超限超载行为得到了进一步遏制。
同时,市治超办还建立信用治超信息互通平台,对违法超限运输一年内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和驾驶人、一年内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超过本单位10%的运输企业,由运管部门实行一超四罚。同时,录入监管名单,交管、运管部门暂停该单位相关业务办理。这一系列创新治超方式初现成效,已向全市推广。
信息互通 精准打击
多层次全覆盖科技治超成效凸显
今年12月底,位于武汉西大门的吴家山治超检测站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将投入试运行,届时,大车川流不息的武汉西大门107国道上将新添治超神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武汉市新城区不停车超限检测点布局规划》,按照外围管控-内部设卡的总体思路,以未设防道路、高流量和高超限率道路为重点,制定规划不停车超限检测点的布局。未来五年内在武汉国省干线上将建成90个不停车超限检测点,对超限超载货车实行24小时监控,让科技治超发挥更高效的作用。
今年,市治超办精准应用全市不停车检测数据,分析双超货车运行态势,指导相关各区针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集中力量,对百吨王、超限100%以上严重违法车辆展开重点围剿,将遮挡号牌,冲岗逃逸,双超货车的信息通过天眼抓拍收集,追踪溯源,报告相关部门实施联合处罚。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科技治超效果凸显。以武湖治超站为例,该站汉施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投入使用后,今年3月至11月汉施公路沙口段(东往西向)超限率呈明显下降。日均超限率从最高的26.18%(3月)下降至14.24%(11月)。100%超限率从最高的5.36%(3月)下降至1.01%(11月)。百吨王车流量占比从最高的1.804%(3月)持续下降至0.058%(11月),下降幅度达到96.78%。
为了保持科技治超的高效性,更精准打击非法超限超载,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搭建的市级平台——武汉市科技治超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也正在加速推进中。这是打造武汉市公路治超闭环管理体系、健全治超管理与监管预警体系的重要环节。
当前,全市共8个不停车超限检测点位的系统数据已完成专线接入综合监管平台。未来,包括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电子抓拍和监控视频系统,以及企业货运车辆运输数据信息、治超站称重设备检测信息等所有数据都将先后接入所在区域的区级科技治超监管平台及武汉市科技治超综合监管平台,形成在线即时全天候的电子围栏,最终打造出多层次、全覆盖的立体治超联网体系。让科技赋能治超,完成由人力治超向智慧治超的变革。
来源:武汉交通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