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甘肃榆中宛川河砂石料开采乱象宛川河道采砂场整顿如旧为哪般
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境内的宛川河,是该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采挖河砂,如今河道已满目疮痍,形成多个数十米深的大坑。沿着河道的山沟里,无序的挖山采石照样疯狂,给周围村庄带来排洪、泥石流隐患,植被破坏、耕地被毁。村民们最担心的是一旦发洪水,会威胁到该村400户人家和200多亩耕地。此事曾两次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也被当地媒体多次报道。然而,对此现状,当地政府一直在整顿中,却久治不愈,原因何在?《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于3月底赶赴榆中县生态破坏现场一探究竟。
3月29日,站在榆中县甘草店镇三墩营村附近的宛川河河道上俯瞰,采沙留下满目疮痍。
2018年10月,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寺隆沟村的金姓和张姓村民向《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反映称,当地的宛川河河道被各种采砂场私挖滥采,地面裸露,深坑遍布,人和牲畜经过时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深谷……当地政府多次对河道非法采砂和露天采石等违法行为进行过整顿,但却是关了再开,开了又关,反反复复不知多少年。此后,记者又接到宛川河附近的巴石沟村村民的举报电话,称当地采石厂疯狂采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两三里长河道有七八十家在挖砂
记者查阅了多家媒体的相关报道,发现榆中县宛川河各种采砂厂无序开采、破坏河道及周边耕地的问题,是个老问题,《兰州晨报》、每日甘肃网等当地媒体多次报道过。
据《兰州晨报》报道,宛川河是榆中境内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全长75公里,流域面积1801平方公里。由于河道内砂石资源丰富,质量较好,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宛川河流域河道就有采砂行为。十几年前的宛川河流域非法采砂更加严重,外地资本亦蜂拥而至。在砂厂扎堆的地方,二三里长的河道里就有七八十家挖砂的,河道里满目疮痍。2011年,宛川河流域河道非法采砂场达到70家(其中采砂场68家,采石场2家),涉及高崖、清水、定远等9乡镇。非法采砂严重影响砂石资源、河床、耕地,导致水土流失,曾因此发生过多次泥石流灾害。
3月29日,在榆中县甘草店镇侯家沟村附近的宛川河河道,采沙留下数十米高的深坑,甚至蚕食了耕地。
2011年6月和2012年5月,榆中县政府成立整治小组,对砂场进行集中整治,关闭了这70家非法采砂采石厂,对负责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责令砂场限期恢复破坏的耕地,回填采砂坑,恢复河道原状。对不予整改的砂场,采取断水断电、查扣设备、拆除洗砂台等措施,督促非法采砂业主进行砂坑回填、疏通河道、耕地恢复等,据说这是历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整治。
目睹拍卖过程,才知砂贵如金
然而,一轮轮非法采砂屡禁不止。榆中县政府为了规范管理、引导砂厂有序经营,对采砂场进行拍卖,一些原本没有手续的砂厂得以转正。
2012年8月3日,榆中县国土资源局公开发布了《榆国土资公发[2012]8号》公告,对宛川河流域河道采砂19处采矿权进行公开出让——这也是兰州市首次举行建筑用砂采矿权拍卖会。
2012年9月7日,榆中县工商局、监察、检察、水利等多部门参与的榆中县建筑用砂采矿权拍卖会正式开始。首宗被拍卖的清水乡天池峡建筑用砂矿,底价为35万元,最终以61万元成交;底价为55万元的高崖镇沙河建筑用砂矿,最终拍出91万元。榆中县夏官营镇红柳沟村建筑用砂一矿、二矿,是最激烈的两处竞拍,最终拍出100万元。有现场参与者说,目睹了惊心动魄的拍卖过程,才知道砂贵如金。
在侯家沟的玉米地里,村民张大娘将玉米种子播种到干旱的土地里,没有什么雨水,她依然抱着希望。
原本为了引导企业有序采砂的矿权拍卖会,却让人们看到了采砂厂的巨大利益。一方砂的市场价由40元涨到后来的80到120元,最高时达140元,而一方砂成本仅12到20元。据了解,规模最小的采砂场也有20亩地,一个一般规模的砂场一个月能挣30多万到100万元。在巨额暴利面前,不少人盯上了挖砂这个行当。
经过一轮拍卖后,有了合法手续的某些砂厂带来了拍卖后遗症,不仅加快采挖速度,还堂而皇之地越界采挖破坏耕地,2014年甚至发生了当地村民前往砂场集体维权被打伤事件。
宛川河采砂的情况引起央视记者关注。2013年11月29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兰州市榆中县砂场遍布,河道河床耕地被毁的新闻。榆中县政府为此开展了一场宛川河流域非法采砂集中排查整治活动。然而,采砂场依然作业。2014年1月5日,央视再次报道此事。当时有70余家黑砂场集体被央视曝光,一些砂场有所收敛,曾停产了一段时间,或者白天停产,夜晚偷偷作业。但整治风声过后,砂场又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挖完了河堤就挖耕地
榆中新闻网最新刊登了2019年4月20日发布的《榆中县国土资源局宛川河河道采砂监督管理工作》一文,介绍了榆中县国土资源局管理非法采砂取得一定成效的情况。该文描述称40年的采挖史,宛川河供应了榆中城乡建设的大部分砂料整个一条宛川河道,就是一个巨大的采砂场……
这个可以说为城乡建设做出贡献的巨大的采砂场,如今是怎样一幅场景呢?
2019年3月29日上午,按照村民金先生提供的线索,《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驱车沿着东金公路经榆中县金崖镇向西,慢行进入寺隆沟村地界。
坐落在寺隆沟村的榆钢厂给村民带来粉尘和噪音影响,亟待解决。
经过寺隆沟村时,路遇一位退休的老教师骑三轮车行走。据这位老教师反映,由于大型车辆较多,拉砂车辆严重超载,路面被压得坑坑洼洼,地上灰尘四起,他行走很是不便。寺隆沟村一位放羊人反映了河道采砂问题,他说这些年村上的人和外地人私自在寺隆沟河道两旁乱挖乱采砂石料,没有合法手续,也没有安全措施,一公里长的河道两旁,大小采砂点就有几十处,曾造成多处山体塌方。河道两边是采砂,还有好几座采石场藏在山沟内,对面的榆钢厂污染也非常严重,地里的菜都长不出来,品相也不好。
从寺隆沟宛川河道出来后,记者一行爬到了寺隆沟的一座山顶上,用长焦镜头拉近砂场和其他企业场景。经过仔细观察,记者所见隐蔽在寺隆沟宛川河岸两旁的企业,都是露天作业,没有遮盖。除了大小采砂场之外,还有水泥制管厂、商汞搅拌站、钢铁锻造厂、塑料薄膜生产厂等。塑料薄膜厂旁边有一个砂场,大铲车和运输车辆正在忙碌工作。
记者来到宛川河上游的榆中县甘草店镇三墩营村,遇到一位常年跑大货车拉砂子的赵司机。赵司机熟悉高崖镇到金崖镇约50公里的宛川河道情况,对河道里遍布的挖砂点有印象。他说:遇到有砂的地方就使劲往河底挖,慢慢延伸往河岸挖,越挖越宽,挖完了河堤就挖耕地,人畜经过时很危险,特别是小孩子,有些挖过砂的地方得用铁丝网围起来,因为从边上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旁边村子就有人掉下去过。
侯家沟是个缺水少雨的小小自然村,由于常年干旱,人们已经搬迁,留下了大树和荒废的屋墙。
沿着宛川河往下走,记者在清水乡侯家沟看到4位村民用渔网捞鱼,一个多小时也不见捞起一条小鱼,只能晒渔网。汛期就要到了,大量的沙土流失和河道崩岸是难免的。一位姚家庄的村民担忧地说。他们村子早已从满布砂坑的岸边搬迁走了。搬迁之前他家的一只小羊羔掉进砂坑里摔死了。
记者在侯家沟一家砂场内看到,这里的洗砂台等设备已经拆除运走,有几个工人正将废旧车辆拆解运走并清理场地。
3月29日,侯家沟砂场工人在拆解废旧车辆。
自从对面的钢厂搬来……
在金崖镇邴家湾村,记者碰见一位正在地里砍树的邴姓村民。记者问他砍树原因,他说:最近这些年污染太严重了,加上干旱,土地越来越没人种了。过去我们每家每户的地里都有浇水用的管道,当年都花了不少钱,现在都破坏了,地里浇不上水,树枯死了只能砍掉。
这位邴姓村民顺手指着对面的榆中钢厂告诉记者:你看看那对面是啥?那就是污染企业,自打榆钢搬到这里来,我们的日子就没有安宁过,一期工程往钢炉里加钢铁的时候,声音就像地震一样,有时我们睡得正香呢,咣当一声把我们都惊醒了,现在他们上了二期工程,我们周围家家户户院子里,屋顶上,窗台上,到处都是黑黑厚厚的一层灰,每天打扫都来不及。到了夏天,菜叶上、果皮上都有一层乌黑的灰尘,吃饭都不敢上院子里去。这两年听说环保部门老查他们,也让他们技术改进,粉尘是比以前少多了,但噪音一直不断。
村民集体维权被群殴
记者离开甘草店,经过清河驿,来到夏官营镇中和堡村。这里的宛川河道已经被推土机推为平地,还筑起了坝堤,准备施工建设。村口耕地里堆放着砂堆。中和堡村村口的采砂场已经停工。
夏官营镇的中和堡村与红柳沟村只隔一座山梁,同处一条宛川河道。红柳沟村一位在夏官营镇工作的干部对记者讲述了当地一起恶性事件。他回忆说,2014年冬天,当时他正在单位上班,突然听说红柳沟村宏信联砂场因越界采砂发生打架群殴事件。该砂场正是经过政府拍卖后转正的砂场之一,从2012年开始开采后,红柳沟后沟两三公里长的河道就被挖得千疮百孔,村民们此前撂荒的耕地也被蚕食殆尽,越界开挖超过两公里,一些地方的道路被挖断,挖过的河道陷下去近10米,两岸村民的耕地也被挖坏。村民们最担心的是一旦发洪水,会威胁到该村400户人家和200多亩耕地。他们虽多次向榆中县国土局、水利局河道站反映,但一直无人过问。就在村民前往砂场集体维权协商解决时,突然开来八九辆车,车号全部被蒙住,车上下来四五十名不明身份的小伙,对着村民持械狂殴,造成5名村民受伤。村民被打事件,使我至今难忘。 他说。记者了解到,此事曾被《兰州晨报》报道过。
红柳沟砂场的废弃设备
为建旅游度假区撂荒土地
3月30日傍晚,记者来到距榆中县政府约2公里处的兴隆河流域万家庄大河坝砂场,只见这里一片繁忙,运砂车辆来回穿梭。砂场露天作业,洗砂台周围铲车隆隆作响,但洗砂的水不知排到何处。据当地村民反映,该砂场没有合法手续,砂石是从一个新建的引洮水库里转运出来的。
在离此砂场不足百米处,通往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101省道边,是兴隆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大院后墙上镶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灯光巨幅大字。度假区的东南西三个方位的土地上长满了荒草。有村民告诉记者说:前两年,上面强行征收我们的土地,把土地撂荒,然后再上报称此地是荒地,再从所谓的荒地里盖起旅游度假村。这些地已经荒废了好几年了。
兴隆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制作的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采砂场到采石场只需转个弯
3月31日上午,记者沿着309国道从金崖镇向东北方向行进,发现国道两旁的地上、树上、蔬菜大棚上白花花的一片。转了个弯后进入挨着宛川河的巴石沟,发现石粉飞扬,空气呛人,至少五六公里的山沟内都是采石场。据当地村民介绍,覆盖的白色物就是飘落的石粉,附近吃草的山羊身上也落着石粉,农田像被搽过胭脂粉一样,蔬菜连种植户自己都不敢吃。过境拉石料的大车太多,石粉无孔不入,一个晚上,屋里家具就会落下一层灰。
长期放羊的马大爷常坐在山头远望采石场,他的羊群在附近山上觅食。
记者沿着陡峭的山崖爬上巴石沟的山头,只见六七家采石场正在开山采石,生意似乎很红火。一位姓马的牧羊人告诉记者说:最近几年开采得最厉害,可能与宛川河道的砂场整治有关。砂场被整顿后,一些精明的商人就把目光转向了巴石沟,昔日人迹罕至的荒野山沟,一下子就进驻了近十家采石场,石头成了香饽饽。
你停你的工 我采我的石
巴石沟的最上游,是兰州贡马水泥厂和一墙之隔的甘肃建设投资公司。兰州贡马水泥的石料场上车水马龙,甘肃建投显得有点冷清。据现场安装设备的工人们介绍,甘肃建投从2019年3月初开始安装简易的加工生产线,设备是从别处拉来的淘汰品,人家都在拆除,而他们却在安装。安装工人说完直摇头。
甘肃榆中县贡马水泥与甘肃建投相邻,坐落在几字形公路边。
贡马水泥厂的一位技术人员则透露道:贡马水泥的安全生产许可证1月份就到期了,3月底矿产资源开采许可证也到期。榆中县安监局已在1月下发了停工通知,可是到今天还在开采。
据了解,开山采石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导致山体坍塌。据历年媒体报道,在整个榆中县境内,近些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山体滑坡或者山体坍塌事件发生,不断有人员伤亡。国道两旁的路基和护坡安全,过往车辆和周边村庄安全,夏季防洪安全,粉尘污染、植被破坏等等,各种问题都拷问着当地领导对生态环保、民生的认识与担当。
3月30日,位于榆中县巴石沟村巴石沟桥附近的贡马水泥公司在露天采石场作业场景。
他们一直都在整顿
其实,治理非法采砂采石并非无法可依。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按照程序,开办采砂场必须要办理《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环境评估报告》以及工商税务等6项,手续齐全、符合要求方可开工生产销售、运输。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批小挖大、批浅挖深、跨界采挖、超范围采挖、盗挖等。正如中科院教授许冰对《环境与生活》记者说的,宛川河砂石开采存在的问题,如私挖乱采,在手续齐全情况下的批小挖大、批浅挖深,跨界采挖、超范围采挖等,这些问题及其造成的生态破坏,在砂石开采行业具有普遍性。此外,按照规定,挖砂期限是3~7年不等,开挖期限满后需要回填和恢复植被。但村民们反映,几乎没有见到砂场对砂坑进行回填,更别说恢复耕地了。
建立在隐蔽山沟里的大型沙石料场
关于恢复植被、回填矿坑问题,记者在巴石沟采访了一位金姓采石场老板。他说:我们只是把坑推平整了,看着不难看就可以了,植被恢复有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呢,我们当时交过10万元左右的矿山环境治理和土地保证金,那个是公开的,有记录。
那么,榆中县相关部门是否将保证金用在治理矿坑恢复植被上了?4月1日,《环境与生活》记者来到榆中县委宣传部采访,负责外宣的张副部长以没有上级发来的同意采访函为由,婉言拒绝采访。张部长表示:你们所说的事情不归我们管,但你们要采访,必须通过市委宣传部,上级同意后我们才能安排采访,这是不成文的规定。
说榆中县相关部门对挖砂采石的不法行为未予监管,那也并非如此。
今年3月15日,榆中县水务局、执法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会同高崖、金崖、夏官营、甘草等乡镇,联合开展宛川河河道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对宛川河75公里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涉河采砂企业的采砂设备和违建进行拆除,进行全域无垃圾巡查。针对涉河采砂企业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并要求清理河道垃圾,恢复河道原貌,对全县宛川河河道管理范围内违建采砂台、采砂设备共计13处,要求3月18号之前全部拆除完毕。
但结果正如兰州一家曾报道非法采砂的报纸所说的那样:他们一直都在整顿。
响应县政府号召,这是寺隆沟一家筹建中的来料加工砂石料企业。
就在记者发稿前,自称是榆中县寺隆沟已被关停取缔的砂石料企业人员打来电话,称在关停取缔很多中小型砂石矿企业后,榆中县政府有关部门现在采取办理来料加工点手续的方式,再次收取费用。该企业认为,主管部门为了应付国家政策改成来料加工,表面上看改头换面了,实际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来料加工点的原材料从哪里来?加工点就没有污染吗?他们认为生态破坏问题从根上依然没有解决。(本文摄影 刘军民)
本文系《环境与生活》杂志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刊;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责编:廖素冰网编:崔悦
好看你就点这里~~
更多精彩请前往:http://www.hjysh.cn/
微博:@环境与生活
今日头条/腾讯//网易号/搜狐/大鱼号/一点号/
红板报:环境与生活杂志
订阅请联系:刘女士 15811085668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