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躬耕地脉络梳理十二——被剽窃的南北朝隆中遗迹
南北朝时期的隆中,不仅有许多文人到访,而且隆中的景物遗迹也被1500年前的史料记录在案。其中最有名的隆中两个南北朝遗迹,一是独乐山,二是诸葛井。

独乐山:《清一统志》记载:独乐山,在襄阳县西北二十里,一名乐山。
独乐山的方位在南北朝史籍记载中有两个参照物。一是以邓城为参照物。
刘宋盛弘之《荆州记》曰:邓城西七里有独乐山,诸葛孔明尝登此山作梁甫吟。


据正史《晋书》记载,邓城在晋代由南阳划归襄阳。
另一参照物是隆中。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沔水又东迳乐山北,昔诸葛亮好为梁父吟每所登游故俗以乐山为名。沔水又东径隆中,经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

萧梁鲍至《南雍州记》记载:隆中诸葛亮故宅……宅西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为梁父吟。因名此为乐山。
可见,最早的独乐山记载是在汉江南岸、隆中西侧,距邓城西七里,是诸葛亮作梁父吟之地。它是专属于今襄阳的历史遗迹无疑。1700年以来,所有历史史料都是这样记载的。唯独《元一统志》将独乐山在《荆州记》中的位置,由邓城西七里篡改到南阳城西七里,用来证明刚创造诞生的宛城卧龙岗是躬耕地!这种赤祼祼的篡改史料、盗抢襄阳遗迹的行为是无史宛的永远无法洗刷的原罪。也由此拉开躬耕之争的序幕。从此篡改、编造、胡扯就成为无史宛的基因。

诸葛井:最早的历史记载也是在隆中。
南北朝鲍至《南雍州记》记载载:隆中诸葛亮故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盛弘之记云:井深五丈,广五尺,堂前有三间屋地,基址极高。云是孔明避暑台。宅西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为梁父吟。因名此为乐山。先有人家居此宅,衰殄灭亡。后人不敢复憩焉。齐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长九寸。献晋安王,习凿齿又为宅铭。

《荆州记》和《南雍州记》都记载了隆中诸葛井,距今约1500年,成为隆中最重要的地理标识。
而在700多年后的元代,在篡改《荆州记》把邓城西七里的独乐山篡改到南阳城西七里创造出宛城卧龙岗躬耕地的同时,元人又把隆中诸葛井搬到卧龙岗。
元代《南阳书院碑记》记载:臣谨按:南阳城西五里,有冈阜隆然隠起曰卧龙冈,有井渊然渟深曰诸葛井,相传汉相忠武侯故宅。

无史宛经常拿古今同名碰瓷,说什么躬耕于南阳是诸葛亮亲口所言之类。可独乐山和诸葛井并不是诸葛亮亲口所言,都只是古人游历隆中亲身经历目睹的隆中遗迹。
既然不是诸葛亮亲口所言,为什么无史宛要当宝一样移植到它们创造的宛城卧龙岗?
假如宛城卧龙岗是真躬耕地怎会不自信到非要剽窃和复制隆中遗迹来证明自己?
假如隆中不是历史悠久,不是诸葛亮真躬耕地,无史宛创造宛城卧龙岗又何必要剽窃和复制隆中的假遗迹?
面对剽窃和复制隆中遗迹的事实,还有些无史宛竟然能厚着脸皮说"隆中抄袭卧龙岗"。搞笑,1500年历史记载的邓城西七里的独乐山和隆中诸葛井是抄700年历史记载的南阳城西七里独乐山和卧龙岗诸葛井吗?
《元一统志》篡改、编造、胡扯的基因果然强大啊!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