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季度有什么值得买的股票?
周末和朋友聚会,谈到几个观点,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些四季度乃至明年行情走向的判断,以及目前市场现存热点的讨论。
......
1、金融权重和价值板块已经见底,四季度会有估值修复。
结论其实没啥争议,以金融、价值为首的上证50,早在9月份就已经渐渐走出了这个方向,有争议的地方在四季度估值修复的空间有多少,哪些板块会有比较强的预期。
一部分人(刚从新能源、周期退下来,喜欢大开大合的激进派),不看好这些板块有多少空间,认为只是会有一小段反弹。理由是今年公募、私募的投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金融、价值板块也不具有中长期走好的逻辑。
虽然往年四季度通常都会有以大权重为首的红包行情,这主要和基金持仓有密切关系,以往基金重仓的都是金融、地产、消费,年底为了冲冲业绩和排名,都会拉一把自己的重仓股。
回头看今年,基金重仓变成了新能源和周期,这两又都在高位,在基金获利丰厚的背景下,四季度再走一段行情是比较难的,这个时期会更偏向防御。
另一部分人(风格稳健的老实人)投了反对票说,之前基金漂移和量化对市场的影响已经过去,核心资产经历过上半年的大幅下跌,已经跌出价值,即使短时间内没有多大的空间,但在配置的角度,目前的位置非常合适。
2、周期股(煤炭)再难成为主流。
近期周期股和期货市场是受到影响,导致波动剧烈。但我们对周期的调控已经不是第一次,其中期货市场早已经针对交易规则和限仓有了多次调整。
这次影响这么大有两点原因,一是措辞更加严厉,打击力度更大,二是政策调控越到后面,影响力越大。但是煤炭还是有非常强的逻辑支撑,目前打击的只是过度的投机炒作。
期货市场可能高点已经出现,但是期货价格和股票并不见得是同时见顶。通常情况是期货见顶早,股票见顶晚,因为期货价格见顶后,业绩会延后一步表现,其中部分还会有脉冲甚至新高,但波动会很大。
这时候另一部分人跳出来了,持不乐观的态度,认为四季度往后,煤价和股价上行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会以中枢下移的方式逐渐见顶。
原因是市场预期拉的太高,而目前现货和期货的价差很大,高一点现货要到2500-2600,但长协价格仅有1200-1500。市场看的更多是现货价格,但是大量的成交都只是长协价格,这个现象同样出现在海运价格上。
煤炭目前的交易价值仅仅体现在他的弹性,波动率越高,吸引的活跃资金越多。但是随着交易难度逐渐增大,后续的弹性会慢慢减弱,对市场的吸引力也会下降。
3、关于军工和半导体行业的看法。
一个军工行业的朋友就说了一点:某规划下来的订单拿到手软,未来2-3年的业绩很直观;
半导体来的是一位某上市公司的中层,我第一次见。席间没有很多交流,趁着合适的时候,抛砖引玉问了下他对之前很火的功率半导体(IGBT)的看法。
观点和我了解到的差不太多。今年催生的功率半导体和汽车芯片行情,都是疫情影响导致海外产能投放不上,另一面是新能源的高速增长带来大量的需求,二者一叠加,就造成了短期供需错配的现象。
但这种现象预期在明年年中很快就会消失,所以企业在产能扩建上非常谨慎。而半导体芯片的中长逻辑更应该放在先进设备和制程上。
4、回到第一个问题,既然都认为四季度有估值修复的行情,那最有可能走出来的是哪个。
结合大佬们的观点,以及我自个儿的看法,也做个总结梳理。咱们在9月底,10月初的文章就特别讲到过,看好上证50和中概互联。
港股这头就不讲了,上证50是非常有机会走出一次不错的行情,甚至是带着上证指数创年内新高。目前上证50已经创出8月份以来的高点,后面咱们还是看好继续震荡走高。
板块方面,几位大佬看好的是银行和地产,消费的观点比较雷同,反弹有,但持续走好的逻辑缺乏支撑,不管是白酒也好,还是猪肉也好。
地产的观点实际上我不太认同,虽然zc面确实有边际改善的预期,但是和消费一样缺乏中长期的逻辑,至少在有明确的拐点数据出来前。
金融这头,最早咱们列过看好程度的排序,证券>银行>保险。但现实中最近表现好的反而完全相反,保险>银行>证券。
不过我的观点还是不变,证券和银行都是金融当中比较不错的选择,保险还未到基本面拐点。银行中大佬们普遍认为消费行和部分城商行是最好的,近期银行三季报中,平安、杭州、常熟的业绩都挺不错。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