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新闻资讯 >>
合作媒体 >>
展会知识 >>
当前位置:首页 >

以旧充新、二手芯片“修复”后当新的卖,假芯片到底有多可怕


假芯片和日常生活中说的假货定义不太一样。综合各方面的说法,目前市场上的假芯片主要有三种:

以旧充新,二手芯片修复后当新的卖;以次充好,低端芯片或者二手芯片升级后,打上高端芯片的商标,或者是把国产芯片改成进口芯片,也即套牌;山寨芯片,就是模仿原厂的芯片进行生产,但是工艺和性能远不及原厂。

另据一位芯片代理商介绍,还存在一种情况是,生产芯片的代工厂会自己生产一些白板,或是收集一些边角料,然后出售给贸易商,最终被私自打上标签出售。

近两年,由于全球芯片短缺,价格水涨船高的同时,假芯片借机大量流入市场。而且在高额利润诱惑下,一些分销商、经销商和封装厂也有参与其中。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很早之前,元器件造假产业链体系就已完善,市场上也一直有假芯片。只不过,在当前全球缺芯背景下,厂商不得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芯片,假芯片因此受到了高度的关注。

就第一种假芯片,部分贸易商通过回收二手元器件,拆机再翻新,又当成新品去销售以牟取更多的利益。由于电子设备是有使用年限的,而且翻新过程芯片要经历几次高温的折腾,性能往往大打折扣。

其实正常的二手商品交易,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也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根据国家市场监管管理总局官网上披露的相关经典案例,如果只是销售二手产品,没有翻新、改造、冒充他品牌等行为的,属于原产品的自由再买卖行为,不涉及商标侵权,亦不涉嫌犯罪。

一位专门做电子元器件售后服务的业内人士说到,真正要从根本上杜绝以旧充新问题,还是得完善二手器件的相关法制法规,有法可依后,或许能让二手器件成为一个可以健康发展的产业。据报道,由于假芯片泛滥,日本芯片检测需求大增,原来无偿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的分销商,开始将这部分服务转为收费业务,专门提供芯片检测的机构也大幅增多。

其中一家总部位于东京的芯片分销商指出:芯片越难获得,检测真伪的需求就越高,因为高额利润下 ,市场制假售假就会更加猖獗,终端买到假冒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过,芯片的真伪检测可没那么简单。

在一家国内头部分销商担任质检主管的许飞介绍到,由于技术愈发先进,造假的人也实时跟进市面上的鉴别指南完善产品。

以旧充新、二手芯片“修复”后当新的卖,假芯片到底有多可怕(图1)

而且检测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有时候客户也没有办法去测试,大多是因为着急拿货才找的贸易商,加上测试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要避免假芯片,还是得从正规渠道购买,尽量多检测降低风险。

除了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外,假芯片还会产生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

就工程师而言,如果产品在调试、检测时出现问题,往往需要不停地找原因进行排查,过程艰辛且压力很大,如果没能及时发现是芯片的问题,工程师甚至还会遭遇背黑锅、被辞退的状况。

即使是没有职场压力的个体户刘扬,遇到过几次假芯片,但每次也都是先怀疑电路、设计等各方面的问题,不停排查,搞得很郁闷。

就消费者而言,笔者浏览黑猫投诉网站发现,搜索假芯片目前已有500多条投诉,其中最近引发集体投诉的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好猫换芯门(宣传使用的是高通8核芯片,实际为因特尔4核芯片),其实也类似于假芯片中的以次充好,当然更多是涉及了虚假宣传。

最糟糕的情况是,如果性能有问题的假芯片被应用于国防、医疗、汽车等行业,将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可惜,目前并没有很好的杜绝假芯片的方法,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

以旧充新、二手芯片“修复”后当新的卖,假芯片到底有多可怕(图2)

因此,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加强供应商筛选才能更好的保障终端厂商的权益,采购业者、工程师等多防范和多检测也能降低一些风险。

有不少从业者呼吁,杜绝假芯片,要从自身支持原厂正品开始。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