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都欠山东一个“道歉”!
在中国内地31个省市中,山东最像中国,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异议。
孔孟文化起源于山东,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思想和文明,并深刻地影响着现在的中国和世界;山东有1亿多的人口和7万多亿的GDP,其在国内的比重和排名都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相符;山东人均GDP在全国位居中游,就和中国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情况一样一样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山东则是国内的发展中省份;在联合国分类的41个工业大类中,中国是唯一一个41个大类齐全的国家,山东则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
山东也和中国在世界上饱受争议一样,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一言一行乱加标签,嘀咕、批评的多,声援、夸赞的少。而山东,又像中国在世界上那样不曾多为自己辩解,干就是了,咱是用实力说话的。你们说山东经济不行,山东就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你们说山东人口外流,山东就放开全省城镇落户;你们说山东高考有猫腻,山东就彻查到20年前;你们说山东官本位,省委书记就带头反思和改进;你们说山东逼农民上楼,山东就暂停了全省的新农村建设……
这两年行走在山东省内各市之间,我感觉到山东已经明显变了。当然,虽然改变了很多,山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山东就像中国一样是一个巨大的机器,转动地难免慢了些,但只要他在转、在向好的方向转,就是值得肯定的。
面对网上一些否定甚至诋毁山东的声音,我曾数度发文为山东鸣不平。网上的这种声音多了,山东原本该有的地位和尊严也受到了质疑,甚至一些中西部省市的人听到山东二字都是一脸嫌弃。作为支援西部大开发最勤奋的省份,作为山东人,我为山东感到委屈、冤枉,我想说一句:你们不要人云亦云、三人成虎,你们不了解山东,山东不是你们说的那么不堪!
01 不要再拿重男轻女批评山东
在所有批评山东的声音中,重男轻女是每一年都被拿出来的必选项。可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用数据说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对我国31省市人口性别比做了盘点,结果让人大感意外:

2019年我国的平均男女性别比是104.5,山东省是101.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全国24名。
作为我国最能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广东省,男女比例是118.1,排全国第二高;浙江是107.6,排全国第4名。排在山东前面的还有上海、福建、江苏等省市。在我国东南沿海省市中,山东的男女比例是最低的。
在六普出生性别比地图中,山东虽然也有所失调,但在全国处于平均水平,严重失调的仍是南方省份:

如果2019年男女比例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出生性别比就明确凸显了部分人的心理邪恶性,因为自然出生男女人数是一致的,其中的原因你懂的。
这些数据至少反映出,山东人也有重男轻女的现象,但远不如南方省市严重。
在现实中我也有这种感受。山东男人虽然有点大男子主义,有点爱面子,但对女人是真疼爱、真忍让,山东女人的家庭地位远高于其他省市。有不少人被山东男人粗犷的外表和豪放的性格所误导,进而认为山东女人没地位,这对于山东是不公的。
一个著名的吐槽点就是山东女人吃饭不能上桌,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外省女人不敢嫁入山东。在古时候确实有这种现象,现在也存在少部分,但这不是山东的专利,古时候全国很多省市都有这种情况,不信看看古装电视剧就知道了。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在,山东农村更多的是男女分桌吃饭,男人爱喝白酒,女人爱安静和干净,分桌而食,相互尊重。你要真不让一个山东女人上桌吃饭,她能把你的桌子给掀了!
其实,山东的这种转变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那时独生女越来越常见,即使农村也极少有人提到传宗接代、香火之类的词汇了。一般农村家庭,生1-2个孩子最普遍,生3个的家庭能被十里八乡当新闻。
全面放开二胎以后,很多山东老人动员年轻夫妻生二胎,理由也不是生儿子了,而是生两个好作伴,儿女双全最羡慕,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挺好。
我想,正是山东重男轻女到男女平等的思想转变,才导致山东男女比例的逐步均衡化,这一点山东比南方要做得好。
正是这样的一个山东,却顶了全国最重男轻女省份的帽子很多年,实在是冤枉至极。
02 山东绝不是第二个东北
网上对山东的一个著名论断是:山东正在东北化,山东将是第二个东北。这个论断暗指两方面,一是经济没落,二是人口外流。
很多东北人都是山东人闯关东的后代,口音、身形和山东很像,像归像,但说山东就是下一个东北就真是扯淡了。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东北从来没有做过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中心,也远离我国的历次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中心,一直都是少数民族的天下,这和东北寒冷的气温有关系。东北的少数民族强大后,都有一个南下中原的雄心,夺取天下后也会把都城迁往中原。
东北在建国后的短暂崛起,还是源于那时特殊的世界政治环境,这种人为的经济中心迁移长远不了。改革开放后,世界政治环境改变后,东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没落了,资金、人口外流,任何拯救政策都阻止不了,可以说这是一种历史回归,资金、人口只是去了它本该去的地方。
山东则不同。中华文明率先诞生在山东所在的中原大地,先秦诸子百家大半源于山东所在的齐鲁大地,2000多年来,山东从未远离过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中心。
说南方经济超过北方,这不是建国后才有的事,早在宋朝时我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南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白叫的。
说山东没落了,东北化了,绝无任何观点来支持。宋朝至新中国建国的1000年时间里,经济中心在南方,山东却也没有远离、没有没落;建国后的70多年里,经济中心同样逐渐难移,山东也同样没有没落。
建国后70多年里,山东连续雄霸全国GDP前10名69年,现在仍然是全国第3名。

这其中,1949-1951年建国的前3年,山东之所以缺席前10名,是因为平原省1952年才部分并入山东,所以山东才会在第4年升至第2名。山东在1952年进入全国10强后,一直到2020年从未缺席过全国10强。
这70多年里,东北三省和南方省市轮流进入前10强,山东也曾最低滑至第8名,可山东一如2000多年历史长河里的山东那样地位不变,任你周遭风云如何变幻。
山东凭什么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与山东强大的工农业实体经济有关,与山东人不服输、能吃苦的精神有关。
网络可以不上,手机可以不玩,但饭得吃,生活得继续。不管社会进化到什么地步,山东的工农业产品都是必需品,这就是山东经济的底气和韧性所在。
我想,随着网络相关产业红利期逐渐萎缩,山东还会因工农业基础继续扬名全国。山东需要改变的,只是持续加大新旧动能转换,转变工作思想和思路,这样就能稳坐钓鱼台。
相反,东北的基础工业随着东北的没落已经大规模向南移了,东北所仅能剩余的重要行业只是娱乐了,这是两者根本的不同点。
03 跪拜长辈胜于跪拜金钱
今年春节,山东过年行跪拜礼又火了,网上如愿以偿地一大片批评声音。
其实不止山东,北方很多省市的农村都有跪拜礼,这个跪拜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大年三十下午要到祖坟烧纸、放鞭和祭奠,最后跪下磕头请祖宗回家过年;二是大年初一给父母和同族长辈跪拜问好,不过现在基本也不跪拜了。
对于网上喷山东跪拜的论调,一个网友的回复很好:
1,说是封建糟粕!那我想问,过年放鞭炮、建筑封顶放鞭炮是不是封建糟粕,烧纸是不是?祭奠逝去的先人是不是?南方弄个宗祠是不是?去寺庙烧香拜佛是不是?河南、贵州发现坟头上有个大蛇就跪拜是不是?还有很多很多,为什么要对跪拜双标?
2,说是形式主义,让长辈过好点比跪拜有意义!那我想问,跪拜和让长辈过好点有冲突吗?那过年也不用回家了,直接给家人打钱就行了;也不用给爱人买花了,直接打钱就行了!跪拜是一种仪式感,不妨碍平时的孝顺!生活中需要仪式感,工作中需要仪式感,为什么对长辈、先人有点仪式感就这么反感呢?
3,说封建社会还跪官员呢,现在怎么不给他们下跪!这种论调简直可以用两个字呵呵回复,说这种话的人才是脑子里真正充斥着封建糟粕的人!我们现在跪天跪地跪父母同族长辈,跟这些有什么关系!现代人给权利下跪,给金钱下跪,却对跪拜先祖嗤之以鼻,是山东病了还是社会病了?
我更加愿意把跪拜长辈和祖先当做是一种传统民俗,就像傣族有泼水节,彝族有火把节,汉族有春节一样。
文化有地域性,有传承性,只要不违法乱纪,有它存在的基础,就不能乱棒打死。对什么东西都不能一概而论,从自己的好恶出发,这对于山东是不公平的。
当然,以上从三方面为山东解释并不代表着我认为山东就是完美的,山东在很多方面确实存在问题,但远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堪,甚至各方各面在全国都是处于中上游的,即使是官本位方面。
网友们之所以爱对山东嘀咕、批评,还是因为山东是一个经济、人口强省。以网络人的脾性,只有对一个大人物说三道四才能体现出他们的与众不同和勇者无畏,就像中国在世界上老是处于西方媒体的风口浪尖上一样。
舆论阻止不了中国的强大,也改变不了山东的地位。但舆论多了,三人成虎,对山东的外在形象影响很大,以至于全国人民提到山东都是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
我想说的是,全国人民都欠山东一个道歉,都缺少一个了解山东的机会。山东不自闭,反而很开放;山东不弱小,反而很强大;山东不庸俗,反而很优秀。
请正视山东,正视他的缺点,也正视他的优点。只要你用平等、公平的眼光看山东,山东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大省!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青城山说,和本知乎账号是同一作者,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青城山说,可以搜索青城山说或者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