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新闻资讯 >>
合作媒体 >>
展会知识 >>
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俄军亡羊补牢:又一款伊朗无人机加入战场,把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原标题:俄军亡羊补牢:又一款伊朗无人机加入战场,把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又一种伊朗制造的无人机现身俄乌冲突,俄罗斯采购伊朗无人机的消息,正在乌克兰战场上被逐步证实。俄军面临的无人机荒,似乎暂时找到了缓解的药方。

原创俄军亡羊补牢:又一款伊朗无人机加入战场,把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图1)

【带弹起飞的迁徙者-6无人机】

乌克兰士兵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一架疑似俄军新型无人机的残骸,漂浮在水面上。这架无人机的平直翼、双尾撑和高平尾的特征,很像伊朗生产的迁徙者-6(Mohajer-6)察打一体无人机,这显然是伊朗无人机出现在俄乌战场的又一例证。

西方媒体多次报道俄罗斯从伊朗引进无人机,《华盛顿邮报》在8月份的报道中,还确定了两种伊朗无人机的型号,分别是迁徙者-6无人机和见证者(shaheed)无人机家族的某个型号。如今来自乌克兰战场的残骸已经证明了美媒的消息确切无误。

原创俄军亡羊补牢:又一款伊朗无人机加入战场,把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图2)

【乌军发现坠毁在水面上的迁徙者-6无人机】

俄罗斯迄今为止仍不承认从伊朗引进无人机并应用于俄乌冲突,伊朗对此也是三缄其口,但战场上的残骸不会骗人,此前俄乌战场上,已经多次发现疑似伊朗见证者-136自杀无人机的残骸。

伊朗作为无人机领域的网红国家,其实隔三差五就会展示新型无人机,在型号繁杂的伊朗无人机中,俄罗斯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迁徙者-6和见证者-136?

首先来说说这个最早露面的见证者-136。这是一种看上去疑似仿制以色列哈比的小型无人机。不过这种疑似也仅止于外形和发射方式了。见证者-136实际上只是一种活塞发动机驱动的自杀无人机,只能依靠GPS和INS这种较为基础的制导方式,攻击固定目标,而且GPS用的还是公开的民用码,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其实一般。

【见证者-136无人机的残骸,上面已经涂上了俄语编号】

哈比的本职工作是打击雷达和电子设备,是一种具备战场巡弋能力的反辐射无人机,技术含量要高得多。见证者-136无人机就很纯粹了,就是代替炮兵和航空兵,用来消灭一些远距离上的高价值目标,一方面比火炮打的远打得准,另一方面成本又远低于航空兵,还不用担心损失,重达40公斤的战斗部可以摧毁大部分的车辆和装备,所以见证者-136可以简单理解成一种低成本、低配置的低速巡航导弹。

乌军自称击落了一部分见证者-136无人机,还缴获了一架较为完整的故障机。乌军第92机械化旅的炮兵指挥官罗迪翁·库拉金告诉媒体,俄军将这种小型无人机称作天竺葵-2(Geranium),机身上刷上了俄语标识,主要用来攻击前线的乌军火炮和装甲车辆等目标。见证者-136无人机的常用战术是双机出动,打击某个已经被定位的乌军目标。

【采用箱式发射的见证者-136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打击目标】

乌军描述,见证者-136攻击时像雨点一样落下,俯冲时螺旋桨发出的特殊呼啸音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恍惚间,有种回到二战东线,面对德军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感觉。

如果说,见证者-136自杀无人机是一种低成本精确制导弹药,那么迁徙者-6无人机就是一种具备较高价值的空中打击平台了。作为典型的察打一体无人机,迁徙者-6同时具备战场侦察和投掷弹药的能力,对俄军来说恰好是稀缺的能力,在搜索和打击海玛斯发射车这种时间敏感目标时,迁徙者-6可以大展身手。

【迁徙者-6是一种典型的中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

当然了,迁徙者-6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起飞重量也就区区670公斤,有效载荷更是只有100公斤左右,即便用上双联挂架,也只能携带4枚轻型导弹,和俄军自用的猎户座比起来差了整整一个档次。

乌军也装备了同类装备,那就是土耳其的TB-2无人机。TB-2的起飞重量稍大一些,达到了700公斤,载荷也稍高一些,有150公斤。以前也有消息说,俄罗斯曾找土耳其求购TB-2无果,这才转向伊朗购买无人机。

【同样在俄乌战场大展拳脚的TB-2无人机】

这么一看,俄乌这对东斯拉夫兄弟的无人机选择,多少有点殊途同归的意思。

俄罗斯从伊朗购买见证者-136和迁徙者-6这两种无人机,本质上还是为了应付战场压力。以俄罗斯的研发能力,完全可以研制同类型的无人机,但俄罗斯此前在无人机领域投入不够,冲突爆发后又遭遇全面封锁,以至于一些芯片和电子设备断供,这才造成了库存不足和产能不足的双重尴尬。

伊朗的低成本无人机能够得到俄罗斯的认可,主要就是因为俄军正在遭遇无人机荒,所以选了在战场适应性和成本上最合适的型号。不过俄乌冲突目前已经进入战线相对稳定的阶段,所以即便是低成本的无人机也能大展身手。从乌军的反馈来看,他们那并不完整的防空网络,面对见证者-136这种低慢小自杀无人机,颇有些束手无策。

【俄罗斯自研的猎户座无人机虽然更大更先进,但装备数量和产能都严重不足】

其实这些无人机早在2017年之后,就在也门崭露头角,让阿拉伯联军头痛不已,只不过也门战场的关注度远远不够,这些无人机也就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再后来的2020年的阿亚冲突中,TB-2无人机在阿塞拜疆军队手中大杀四方,许多无人机空袭坦克、装甲车乃至防空装备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疯传,这才让舆论意识到无人机时代的到来。

俄乌冲突可以说是俄乌两军在高技术条件下,打了一场低水平的战争。双方进入第二阶段后,旷日持久的拉锯作战更是给了无人机足够的发挥空间。下到班组战术,上到战役层面的攻防,无人机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装备,以至于上级无法提供制式无人机,前线士兵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和改装民用无人机来满足作战需求。

【乌军正在放飞消费级无人机进行战场侦察】

无人机是一种门槛很低,同时上限也可以很高的装备。形形色色的无人机可以对整支军队的方方面面实现赋能,不需要在强化某些部队的能力后,再二次转化到其他部队的战斗力上。这种提升更为直接,效果也更全面,更重要的是,周期成本都比有人装备低很多。

常规的航空装备,即便是最简单的活塞动力飞机也需要几十乃至上百小时的培训,才能让飞行员和地勤掌握,从而发挥出战斗力,但许多小型无人机的培训只需要几小时乃至几十分钟就能上手。即便是大型无人机,在培养飞行员和地勤方面,也比同等级的有人飞机更简单。更不用说同等级的无人机成本更低,还不用担心伤亡问题了。

【无人机视角下的T-72坦克,这种景象在战场上会越来越常见】

有人飞机短时间内还不会退出战场,但无人机正在填满天空,无人机的使用和反无人机的战法,也应该得到每一支军队的重视,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走在了前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