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它是最古老的街巷之一,曾藏一项传统技艺,客商络绎不绝!
泰安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天下第一名山泰山山城一体。千百年来,它看到过帝王封禅,经历了王朝更替,受到过风雨的洗礼,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所有这些已形成深深的烙印,刻在泰安城每一个街头巷陌、犄角旮旯,让人们一提到某个老街巷,就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人物的写照、一项技艺的传承。如体现宋真宗封禅的祥符街,铭记泰安知州傅振邦的傅公街,反映经营、制作铜器的铜器行街等…

在古泰安城曾有这样一条老街巷,它位于奈河东畔,北起东岳大街上河桥,南至财源大街下河桥,全长约500米,现已成为奈河东路的一部分。旧时,因当地人又称奈河为顺河,因此该街又被叫做顺河街。街道内有一项产业曾名扬省内外,那就是锻造红炉业暨铁匠铺。至于始于哪个朝代,已无据可查,但是,最兴盛的时期是清朝中叶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打制的铁产品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那时,天刚蒙蒙亮,街内就已是烟雾缭绕,风箱呼呼喘着粗气,遍体通红的半成品被铁锤和铁砧无情的撞击,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经过千锤百炼、水火浸淬,最终成为菜刀、剪刀、锤子、镰刀、铡刀、耙犁等工具、农具,以及刀枪剑戟等趁手的兵器。最繁盛的时候,不大的街道内拥有20多家铁匠铺。大部分店铺内都是夫妻店,最多带个学徒工,但是制造的铁器却非常有名,远销省内外。

其中有些店铺在当时就已闻名遐迩,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像是赵家刀、蔡家镰等,因产品优质、上乘、种类齐全,从而赢得了众多回头客,同时也被推介给更多的客商,使得附近州县甚至外省客商都慕名而来,到此洽谈、购买、交易,经常是供不应求。街道上每天都是人来人往,来此商客络绎不绝,让整个街道到处熙熙攘攘,非常繁华。

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发展的需要,很多铁匠铺都被集体企业整合、收编,作为顺河街上的一景-红炉产业,也逐渐消失在时代的大潮里。没有了烟雾缭绕,不见了挥汗如雨的打铁人,人们再也听不到节奏感十足的叮当声,再也看不到红炉内飞溅的火花,再也难觅南来北往的客商身影。只留下奈河畔的翠柳依然婀娜多姿、柳条拂动,奈河里的溪水潺潺、奔流不息。

沿东岳大街与奈河东路交汇处南行走进顺河街,但见西侧的奈河内水面如镜,水光潋滟,两岸已吐出新绿翠柳、旁边的高楼、横亘的大桥一同倒映水中,与远处的泰山构成了一副绝美的城市画卷,置身其中让人陶醉。但见街道不是很宽敞,东侧是鳞次栉比的商铺,以美食店铺居多,水饺、火锅鸡、炉鱼、烤鱼、酸菜鱼、川菜馆等,可以说是风味独特,各有千秋,让人们又多了几处品尝特色美食的地方。


在大街南首与财源街交汇处,这儿也是自古以来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在路口东北角就是当地著名的中百大厦--泰安市首家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每天都是人流如潮,特别是周末时间,来此餐饮、休闲的游人络绎不绝,色香味俱全的特色美食,让人们大快朵颐,好不惬意!里面的儿童乐园是孩子们玩乐的天堂,也是家长带孩子进行亲子互动的好地方!

喜欢这篇文章,就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加个关注点个赞,转发出去留个言!期待分享你的建议和观点!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