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新闻资讯 >>
合作媒体 >>
展会知识 >>
当前位置:首页 >

邀诸葛亮躬耕地到底是南阳的诸葛庐还是襄阳的隆中?探讨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躬耕地到底是南阳的还是襄阳的?邀请大家讨论下。先说重要的,这样能够省去很多探讨的时间,直奔关键点。我本人是南阳人,三国知识了解一些,不是专业,但是了解的三国知识超过90%的人是可以的,不过也就这个水平了。近期在网上看了不少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很多是历史学专家,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然并卵,几万字的论据、文章,还是不能对归属地不能一锤定音,既不能定南阳,也不能定襄阳,虽然我南阳人,希望躬耕地是南阳,但是确实感觉都是历史典籍记载和实际推测都不是特别闭环,在这里放出几点疑问,请高手解答一下。先说我目前看了很多专家的论文后的结论,或者是我的猜测:一是从历史典籍来看,襄阳的记载占优,但是考虑到很大部分是习凿齿写的,而他又是襄阳人,他这部分历史可信度需要打个问号,这个不抬杠,就是法院打官司啥的还都讲个关系人回避,这是人之常情,不是怀疑谁的职业操守。再一个他说的是襄阳是诸葛亮的住所,住所和三顾茅庐地是两个概念,住所有很多,躬耕10年,后来出山地的茅庐很可能不是一个地方。后续的根据他的这个言论引申出来的相关历史典籍,也就都应该打个问号了。第二个是名胜古迹,这方面是南阳明显占优,到实地看看就知道了,满江红岳飞写的,还有各个朝代的碑文,南阳茅庐随处可见,但是襄阳隆中里很少,很多都是遗址,就是原来的毁了,这个地方是传说以前所在的地方,这个实地看了之后几千年的古迹和现在翻建的建筑,那感觉差别还是很大的。南阳诸葛庐里面有几棵树,一千多年的,具体记不太清楚了,这个树是不能造假的,襄阳诸葛庐我也去过,十年前了,里面印象没有什么古迹,或者上千年的古树,时间长记不太清楚,但肯定比南阳的真迹少很多。这个谁要说南阳的古迹不也不是汉朝,而是唐宋元明清以后的,那就不抬杠了,这些有了也总比没有强很多吧,特别是上千年的古迹,只要是真的那可信度比几本书可信度更高,书也是人写的,主观的、客观的,犯错也是难免的。第三个是经常有人提到的一个疑问,当时的南阳宛城是张绣的,后来被曹操占了,刘备就到新野驻防,新野和宛城距离50公里,卧龙岗在宛城西边不远,刘备们去宛城西边不远探访诸葛亮不危险吗?或者说当时军队一般主要防守宛城城区附近,对周边的地方只是有斥候、侦察兵,不是大股的部队一般不会被发现?诸葛亮如果隐居在宛城附近的话到出山之前这段,宛城附近是否战事多发,不适合隐居?如果在襄阳附近的话,刘备往南跑七八十公里,到刘表的治所襄阳城门口多次挖墙脚,这个好像也说不过去,这么出名的名士,既然不想出事刘表,是不应该在他的家门口隐居的,那不得三天两头被骚扰,刘备能跑七八十公里来三请,家门口的刘表每十天半月去一次也很现实吧,虽然当时名气、年龄都和后期没法比,但是卧龙凤雏名声可是全国都知道了,刘表门口隐居,低头不见抬头见,也不太合逻辑。所以,我现在猜测的可能,注意,要严谨,因为历史毕竟过去几千年了,除非你亲眼看见,否则任何记载理论上都有出错的可能,咱们这只能是推测那个可能性更大,根据目前看到的资料,推测诸葛亮襄阳故居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那个故居是不是现在的隆中景区那一带,这个不一定,自古叫隆中的地方太多了,如果隆中景区内有一千多年的古迹,或者古树,能证明这个地方以前就是个出名的遗迹,那么可信度就增长不少,挪过来的古迹不算。注意,这样也只是证明这里是诸葛亮曾经的居住地,而不是躬耕地和出师的三顾茅庐之地。因为诸葛一家来襄阳投奔刘表,在州治所附近定居、买房子是最安全、方便的,刚来的初期,结交荆州名士大族也很方便,但是到了后期,有了卧龙凤雏之名之后,要想仅仅隐居在襄阳城外一二十里,估计是不太好隐居的。。南阳诸葛庐是三顾地的可能性比较大,注意我的措辞,不要杠精,最早的古迹是西晋还是东晋的吧,元明清以前的唐宋的也很多,一千多年的树好几颗,这些古物比清朝开始的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开始时间早了一千多年,肯定是更接近于历史真相的。如果让大部分人到现在的襄阳隆中景区和南阳卧龙岗景区看看,可能都会有这个感觉:景区建设隆中建设的真不错,特别是面积、规模、景色,但是真实感,卧龙岗更像真的,无他,古迹多,岳飞亲笔在这写的满江红,且不说诸葛庐真假,就是站在满江红石碑前想想岳飞曾经在这个住过,写了满江红,一晚上没睡坐到天亮,啥感觉?有点激动吧?而且躬耕地的居住场所不可能太大面积,毕竟是隐居、诸葛草庐。顺便说一下,看有个隆中导游的短视频,说到隆中有一处遗址是诸葛草庐遗址,但是被清朝还是明朝的一个皇帝宠爱的儿子给毁了,建了自己的阴宅,因为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到民国时候军阀又把这个王爷的墓给挖了,现在只能是遗址,一个大土堆,这个解释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感觉也太那个了,不仅是只有遗迹了,而且是被破坏了两次,这更说不清楚了。最后再重申下结论,襄阳古隆中是诸葛亮老宅、居住的地方,这个可能性很大,但是不是在目前隆中景区这个具体地方,不确定;南阳诸葛庐是三顾茅庐之所,这个可能性相比古隆中更大,除非能拿出非常确凿的历史文献,而且不能是关系人、套进等可能有错误的,也不能单单某一个史料记载,而应该是能经得起交叉验证、推理的,毕竟古迹比文字更有说服力,特别是这种有明显巨大历史争议的。有高手请多多指教,特别是针对上面第三点的几个疑问,恳请赐教。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用词很严谨,很多都是可能、推测、可能性更大这样的用语,毕竟历史几千年过去了,连河流流向、地形都有可能改变,所以咱们在此也仅仅是闲话探讨,杠精、特别年轻的、特别不专业的请口下留德。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