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新闻资讯 >>
合作媒体 >>
展会知识 >>
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24年前,穿着简陋的他们为新中国造出了一把最锋利的倚天长剑


原标题:24年前,穿着简陋的他们为新中国造出了一把最锋利的倚天长剑

一、如果要研发,就要研发能把F-16打爆的飞机!

1981年8月,2艘美国海军航母福莱斯特号和尼米兹号进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东南方向的锡尔特湾(锡德拉湾),借军事演习之名向利比亚政府炫耀武力。

自从1973年以来锡尔特湾就是利比亚政府宣称的内海,美方此举毫无疑问就是挑衅。

8月19日,2架利比亚空军的苏制米格-22战斗机试图进入美国舰队演习区域,美军随即出动2架F-14雄猫战斗机拦截。

发现目标的利比亚战机率先开火,向美军F-14发射了2枚环礁导弹,但均未击中目标,而美军随即进行还击,发射响尾蛇导弹将2架利比亚战机击落。

实战结果证明,三代机无论是从性能还是武器装备上对二代机都具有碾压式的优势。

1981年底,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邹家华上书邓小平同志,建议空军开始研发新一代歼击机,也即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机。

很快小平同志亲自拍板:新歼项目较为重要,前期投资5亿左右,目前花钱也不多,拟同意。

当时西方国家陆续都已经研发和装备了自己的三代战斗机:美国空军的F-16战隼战斗机从1976年开始大批量生产,法国空军的幻影-2000战斗机于1978年3月首飞,到1981年底已经投入量产。

美国F-16战机

苏联空军则于1977年推出了苏-27侧卫战斗机,这种战机的性能远远超过作为苏联第一型三代战机的米格-23,足以与F-16匹敌。

而到了1980年代初期,中国空军战斗机的主要家底还是一代机歼-6,还有为数不多的二代机歼-7、歼-8。

当我们的战机设计思路还停留在高空高速的时候,西方国家的战斗机已经在实践低空高速突防的新空战理念了。

这就是当年中国空军高层说的世界在起飞,中国却在等待,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试飞员、空军特级飞行员的葛文墉将军于1982年访问法国,在试飞了幻影-2000之后直截了当地评价道:

如果将来和他们的飞机对抗,除非是人家犯了错误,否则我们绝对不可能把他们打下来。

对为了新中国的空军事业奋斗了半辈子的老将军来说令人心酸的事实是我们和人家的差距太大了,当我们的飞行员还要用心算来确定飞机抵达时间的时候,人家已经完全计算机化了!

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当家人来说,这是鞭策,也是警钟!

法国幻影-2000战机

5亿元虽然看起来不多,但1981年新中国的财政收入一共才1175亿元,如果专门挤出5亿元研发三代机,就意味着其他部门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1982年2月,北京的第三机械工业部(1982年5月改为航空部)组织了一次高度机密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确定新型歼击机的设计方案。

根据上级的意图,新型歼击机在性能上要强于苏联的米格-23和中国现有的歼-8,争取向美国的F-16看齐。

当时参加会议的主要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和南昌的洪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50所),提供给空军方面论证和考量的方案包括601所的歼-13方案和650所的强-6改方案。

作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的副所长、总设计师,同时还兼任歼-7III型歼击机总设计师的宋文骢,在列席会议之前收到的通知只不过是给这次讨论会当当参谋,提提意见。

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第一次会议后三机部的领导临时找到他,询问成飞是不是也有备选的设计方案。

他本是无心之问,却问在了宋文骢的心坎上。

宋文骢在讨论会上

1981年,宋文骢领导的成飞设计所确实也在考虑新型歼击机的设计方案,并有了初步的结果,只不过他因为没收到正式通知所以没有做充分准备。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是中国国防工业的作风!宋文骢临时向兄弟单位借了几张透明胶片和绘图工具,又熬个通宵,把一些重要图形、曲线和参数画在胶片上。

在第二天的补充讨论会上,上级给他的汇报时间只有15分钟,但谁也没想到,这15分钟却影响了中国航空军工业后30年的发展轨迹。

宋文骢的切入点十分现实,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机型和601、650的方案比较,而是谈起了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

按照中国空军方面的研判,以三代机为主体的超视距空战将成为未来空战的主要模式,为此中国的新型歼击机必须具备全新的技术能力,包括中距拦射、电子对抗等等。

歼13在布局和装备上向F-16看齐,实际上就是F-16的仿制品,不具备战胜F-16的能力。

而宋文骢的雄心壮志是:我们的三代机和F-16打个平手有什么用?如果下定决心搞研发,就要研发能够把F-16打爆的飞机!

随后,他拿出了一张采用鸭式布局的新型歼击机透明胶片,这一新设计和他的霸气观点一下子抓住了在场所有空军高层的心:

宋文骢和他手中的概念模型

宋文骢提出的鸭式布局方案在技术上领先于F-16的常规布局,当时只有瑞典在研发的JAS雷电战机采用了这一先进布局,可以说技术上难度不小,但这也是超越F-16的唯一途径。

惊叹之后,在场的技术专家们议论纷纷:611所的方案采用的是静不稳定设计,虽然能够使飞机的机动性大大提高,但对于气动布局、飞控系统有着极高的要求,这种设计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

就算是美国和苏联的三代机,当时也只不过把静稳定性做到零,而他宋文骢却要把静稳定性做到负数。

既然没有先例,研发、生产、试飞和成军就一定有风险。

但空军的当家人和宋文骢有一样的雄心壮志:新中国的国防科研事业,哪一样不是从一片空白开始的?

1984年2月,611所的鸭式布局方案被确定为新型歼击机的最终方案,1986年7月14日,根据国防科工委的任命书,宋文骢开始担任代号为10号工程的新型战机总设计师。

二、不要指望外国人会帮助我们!

1930年3月26日,宋文骢出生于云南昆明,在他7岁时抗日战争爆发,随着战线逐渐西移,到他8岁时日寇的飞机已经开始轰炸昆明。

被日军轰炸后的昆明市区

抗日战争是一次深重的灾难,它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道理,激励了许多有志气的中国年轻人发愤图强,学习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报效祖国。

比如后来成为新中国核潜艇四大总师之一的黄旭华先生,就是因为目睹敌机轰炸中国而立志走上学习航空之路。

在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宋文骢隔三差五地被大人带着躲避鬼子飞机的轰炸,日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鬼子的飞机在天上飞,凭什么他们能轰炸我们,但我们打不到这些畜牲!宋文骢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也要去开飞机,打这帮日本鬼子!

19岁那年,宋文骢秘密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云南民主青年同盟,不久之后解放军进军大西南,他就参加了二野,并当了人民解放军的侦察员,由于他文化水平高,不久之后又调到云南军区情报处。

1950年,新生的人民解放军空军扩大规模,在全军招募有一定文化的人才,宋文骢抓住机会,不远万里从昆明来到长春的空军第二航空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空军地勤机械师。

尽管没有如愿以偿地成为战机飞行员,但只要每天能看到、能摸到心爱的飞机,宋文骢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时候朝鲜战场的空战正在激烈进行,大批苏制飞机随着苏联飞行员进入中国东北,宋文骢的任务就是修理苏联制造的米格-15战斗机。

年轻时的宋文骢

这种喷气式飞机是苏联空军装备数量最多的第一代喷气式主力战机,其性能和美国空军装备的F-86军刀式战斗机不相上下,在朝鲜战争中,英勇的志愿军空军和苏联空军一道,用米格-15打出了一条令美军飞行员闻之色变的米格走廊。

宋文骢一边维修,一边细细地揣摩米格-15的设计思路,有一次,他从飞机肚子里出来后刚好碰到同单位的苏联机械师车尔尼雪夫,下意识地说了一句:你们的飞机不好。

车尔尼雪夫很惊讶地问道:为什么?

宋文骢说:你们设计飞机时,就不考虑维修是否方便吗?

车尔尼雪夫一愣,随即哈哈一笑,拍拍宋文骢的肩膀说:宋,以后你就是中国的飞机设计师!

果然被这位苏联机械师言中,1954年8月,宋文骢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深造,4年后就开始参与改型战斗机的设计。

成为歼-10总设计师这一年,宋文骢56岁,已经在战机设计这一行干了近30年。

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一代新型战机从研发到最终装备成军,少则十五六年,多则二十年,更何况研发歼-10困难重重。

有人甚至不客气地问他:老宋,你看你能活着看到飞机上天吗?

宋文骢坚定地说:做不做得成我说了不算,但我可以肯定手下培养的人才定能成长,到时候我老宋不在了,还有更高明的人接着干。

宋文骢向刘华清将军展示歼-10模型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从1986年到1987年,宋文骢带着他的团队仅用了1年时间就把外国要用3年时间完成的气动布局相关实验完成了,常人在风洞里会觉得无法呼吸,连站立都非常困难,而宋文骢在里面一呆就是半天。

对宋文骢来说,其实身体上的艰辛不算困难,最大的困难是没有钱!

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将军曾经问过宋文骢:老宋,一代战机研发要多少钱?

宋文骢认真地回答:起码100亿美元。

而实际上,宋文骢他们拿到的研发经费从头到尾才40亿元人民币,按当时的汇率总共不到10亿美元。

这钱不是给611所的,也不是给成飞的,而是要分给参加歼-10项目的14个部委、100多家单位,几十万技术人员和工人的!

作为歼-10型号战机的总师,宋文骢自己的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一般研发人员的月工资只有200多元,而宋文骢几乎没拿过工资,他把自己的工资都贴给歼-10项目了。

曾有从小在611所长大,家住宋家对面的网友回忆说:为了凑钱,611所的同事们业余时间还卖过板鸭。有一段时间,611所的游泳池还是对外开放的,就是为了多一点收入。

卖板鸭的事情不知道真假,但有一张在网上广为流传的照片却是真的:

那是一群穿着破旧的男人,正在从一辆卡车上打饭,背对镜头的那个穿着破白色汗衫背心的就是歼-10的总工程师薛炽寿。

那一代中国脊梁,穿着破背心造歼-10

谁能想得到,这些看起来像工地民工的汉子,所铸造的是共和国最关键、最有价值的倚天宝剑!

1987年6月,宋文骢参加了歼-10进口起落架的商务谈判,外国公司的出价让他倒吸一口凉气:一个起落架,对方开口就要将近1400万美元的评审和设计费。

而且外方还轻蔑地对宋文骢和他的同事们说:你们的技术不行,你们的方案不行,你们的人员不行。这样的起落架你们是搞不出来的!

宋文骢仿佛又想起了40多年前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眼看日本鬼子的飞机在中国狂轰滥炸,可我们的高射炮撵不上小鬼子的飞机,打不到呀!

靠外国人,万一外国人不愿意帮我们的时候怎么办?要想让中国的飞机跟外国人较量时打得赢,最终只能靠中国人自己。

最后他下定决心:老外的起落架爱卖给谁卖谁吧,他们看不起我们,我们偏偏就要自己搞。

他掷地有声地对同事们说:不要等,不要靠,也不要指望外国人会帮我们!

611所的全体同事们,为了造出中国的争气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们整整做了200多次试验,最终成功地造出了能够承载歼-10的起落架,而全部花费还不到30万美元。

宋文骢在飞机起落架前

但这只是宋文骢团队经历的千难万险中不算最起眼的一关而已,歼-10先进的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以及CAD/CAE/CAM等……哪一项不是世界上最顶级的设计难题?但最终都被611所逐个攻克了。

要说歼-10的最大威胁,还是来自于它的竞争品。

1989年,中央军委组织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引进苏制武器事宜,考察对象其中就有苏联空军引以为傲的三代机苏-27改。

苏-27改展现的强大实力令宋文骢在内的代表团印象深刻:这款飞机的性能与F-16不相伯仲,有的方面尚在F-16之上。

而歼-10的研发工作已经开展3年多了,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少,至今依然是一堆图纸,连全尺寸样机都还没有做出来。

很多人心里犯起了嘀咕:与其等待一个不知道再过多少年才能上天,甚至可能就上不了天的歼-10,还不如买人家的现成货算了。

毕竟按照世界主流战斗机的研发速度来看,苏-27改足可以用到2010年以后,就算是2020年都没有问题。

这时,刘华清将军再一次找到了宋文骢,老宋用一个简单的道理说服了他:苏-27改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更何况论性能歼-10更有胜过苏-27改之处。

在国防科工委工作多年,主持过水下运载火箭、导弹驱逐舰、空中加油机等先进武器研发项目的刘华清将军心里十分清楚自力更生这四个字的分量。

刘华清将军等在宋文骢陪同下参观歼-10样机

可以说,歼-10的最终成功降生和刘华清将军的坚决支持是分不开的,他鼓励宋文骢:你们可以先把样机搞出来。

海湾战争爆发那一年,611所用了515个部件,1000多条导管,30余公里的电缆,终于搞出了一架歼-10样机。

虽然还不能上天,但它终于从图纸变成了人们摸得到,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而那一年海湾战争所展示的全新战争模态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战斗机重要性的认知:没有制空权,你就算有再多的坦克大炮,也只能是活靶子!

从那之后,许多中央领导同志都专程到成都了解歼-10的研发情况,战机的研发进程因此大大加快了。

三、我们一定要做得比他们好!

又过了5年,1997年6月2日,歼-10样机终于生产成功,这时候距离宋文骢参加新型机研讨会已经过去了15年。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15年时间足够让一棵小苗长成大树,而当年还算是年富力强的宋文骢已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

眼看成功初露曙光,但忙碌了15年的歼-10团队在即将赢得胜利的前夕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发动机启动失败!

这个发动机可是苏联解体前进口来的AL-31型发动机,是比金疙瘩还宝贵的钻石疙瘩,烧一台就少一台。

参加首次试飞的歼-10样机

很多人都哭了,宋文骢忍住泪水淡淡地说:大家先去吃饭吧。可是,谁又吃得下饭呢?

作为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他咬紧牙关,带着大伙把发动机的故障排查一点点从头做起,歼-10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一步,退一步不仅15年的心血白费,国家的领空缺乏有力的守护者,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啊!

就算是再苦再难,也要坚持到飞机上天那一刻!

最终,发动机的故障问题全部解决,在试飞前夕不仅正常运行,还能做到一滴油都不漏,这让俄罗斯的发动机专家都瞠目结舌,赞叹不已。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次成功试飞,这架飞机应用的技术有60%都是新技术,在此之前世界各国的三代机试飞全都摔过,而歼-10从1998年到2003年5年的试飞过程中没有摔过一次。

看到自己的孩子成功上天翱翔,又平安落地,68岁的宋文骢和其他人一样,笑了又哭,哭了又笑,像个6岁的孩子。

为了歼-10,许多同事隐姓埋名十余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认,还有的同事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有人病得站不起来,弥留之际还在念叨着我们的歼-10。

现在如果他们在天之灵有知,足可以欣慰了!

这天晚上,宋文骢高兴地对大家说:我出生于3月26日,歼-10首飞成功是3月23日,以后,我的生日就是这天了!

宋文骢拥抱首位歼-10试飞员雷强

从1986年56岁时承接研发歼-10的工作直到2004年歼-10正式装备空军,宋文骢带领他的团队艰苦奋斗了整整18年。

而如果从1982年2月宋文骢参加三代机评审会,提出歼-10的初步方案算起,则已经过去了22年。

22年里,宋文骢做得最多的是咬牙坚持,对同事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定要做得比他们好,一定要使我们这个飞机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为什么一定要先进?因为落后就要挨打!从近代以来,中国人受了外国人多少气,吃了多少亏!

1999年5月8日,北约的B-2隐形轰炸机用精确制导炸弹炸毁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2001年4月1日,美国空军EP-3电子侦察机在南海撞毁了中国空军的歼-8战机,导致我飞行员王伟牺牲。

2006年年底,歼-10形成战斗力,并首次参加了2009年国庆阅兵,这让全世界清楚地知道,新中国已有了自己的三代机。

2009阅兵后仅仅10年,2019年由成飞研发的四代机歼-20又加入解放军空军序列。歼-20的快速成军,离不开歼-10的技术积累。

歼-20战斗机

由于从事的是新中国当时最重要的三代机研发工作,宋文骢一直对外严格保守秘密,从未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工作。

有一次,弟弟宋文鸿到宋文骢家里看望他,却看到他背后的书柜里放了好几本关于牙科的书。

于是不明真相的弟弟回去以后告诉家里人:哥哥现在可能改行当牙医了。

直到后来歼-10的研发过程陆续揭秘,家人才知道原来宋文骢是新中国三代机的总设计师。

宋文骢和西安航空学院毕业、从事飞机结构设计的爱人张懿相识于1962年,结合于1965年,二人相濡以沫50多年,张懿始终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在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刻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和支持。

2004年,宋文骢从岗位上退休了,但作为成都所首席专家,他却依然每天蹬着自行车到单位上班。

由于高度近视的张懿此刻几乎失明,74岁的宋文骢包了家里的洗买烧淘,武侯祠大街89号成飞家属大院里终于能看到他扶着张懿散步的身影了。

不要钱,不要名,不要位,宋文骢把一生交给了他所钟爱的新中国国防事业,为14亿祖国人民捍卫了一片宁静辽阔的蓝天。

国士无双,这是人民对他的最高肯定。

宋文骢与爱人张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