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治水十条”:今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成都治水十条:
一、进雨污分流全覆盖,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力度,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
三、开展畜禽养殖及屠宰行业专项治理,逐步推进规模畜禽养殖产业有序转移和规范养殖零排放。
四、大力整治洗车场、农贸市场、洗砂场、搅拌站、小散乱污、农家乐等违法排污行为。
五、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2018年底前县级及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质预警自动站。
六、实施饮水安全保护工程,推进李家岩第二水源建设,规划建设第三水源。
七、强力整治296段黑臭水体。
八、加强毗河、西江河等7条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
九、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打造海绵城市。
十、加快完成蓝线规划,拆除河道两岸违法建筑,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6月18日下午,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成都治水十条专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实施成都治水十条推进重拳治水工作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审定通过,即将印发。成都治水十条就生产、生态、生活用水三大关键领域,提出了十条重量级治理举措。生产用水治理方面,成都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水主次管网、污泥处理处置三个全覆盖;生活用水治理方面,备受关注的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年内启动大坝主体工程施工;在生态用水治理方面,提出将在今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强化生产用水治理
出重拳治理洗车场、餐饮店违法排污
市水务局局长阳昌寿介绍,近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分别审定通过了《实施成都治水十条推进重拳治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成都治水十条),即将以两办名义印发成都治水十条,结合河长制管理工作、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就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大关键治理领域,提出了针对性强、治理力度大、实效性高的十条重量级举措。
成都治水十条将全市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到的关于强化生产用水治理的四条举措,进行了细化。针对推进雨污分流全覆盖,加大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力度,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制定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8万吨/日,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能力230万吨/日,新建污水管网625公里,改造老旧管网420公里,改造合流制管网166公里,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71万吨/日,新建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610吨/日,做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水主次管网、污泥处理处置三个全覆盖,实现污水处理设施由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由重水轻泥向泥水并重、由污水处理向再生利用、由重城轻镇向城乡统筹、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行五个转变,全面提升我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如何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及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建设?根据成都治水十条,今年将启动彭州市县城产业园、丽春产业园,蒲江县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新都区工业东区污水处理厂,金堂县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崇州市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温江区科技园污水处理厂、永盛污水处理厂等工业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建。全市工业聚集区建成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涉磷工业集聚区增加总磷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到2019年,将全面完成彭州市县城产业园等工业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提标扩容工程建设。
关于开展畜禽养殖及屠宰行业专项治理,逐步推进规模畜禽养殖产业有序转移和规范养殖零排放这项工作,今年将启动锦江流域、沱江流域、金马河流域3832家(户)畜禽养殖场专项治理,限期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规范整治适度养殖区畜禽养殖场,整治后的畜禽养殖场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将对洗车场、餐饮店、农贸市场、洗砂场、搅拌站、小散乱污、农家乐等违法排污行为下重招。今年,对市域范围内首批排查出的1760家洗车场、1416家餐饮店、458个农贸市场、216家洗砂场、217家搅拌站、5305家小散乱污企业、4055家农家乐等,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台账,制定年度治理方案,启动治理工作。相信通过三年时间的专项整治行动,这些违法排污行为将得到全面整治。
生活用水治理
李家岩水库年内启动大坝主体工程施工
2016年10月初,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李家岩水库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这项工程开工之后,也一直备受关注。
成都治水十条在三大重点板块之一的生活用水治理领域,专门有一条与李家岩水库紧密相关。根据计划,今年李家岩水库工程将启动大坝主体工程施工,明年将启动引水隧洞工程建设,后年将基本建成李家岩水库引水隧洞工程,2020年,基本完成李家岩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李家岩水库环保工程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为充分挖掘我市水资源利用潜力,优化调配水量,全面提高我市供水能力,规划建设第三水源三坝水库的工作已正式纳入成都治水十条。而同时已列入全国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三坝水库建设项目,今年将启动前期工作,预计2020年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和初步设计报告编制,2021年,完成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2022年,按计划有序推进三坝水库建设。
此外,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2018年底前县级及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质预警自动站也是强化生活用水治理的重要一环。根据成都治水十条,2019年,完成彭州市龙门山镇沙金河凤鸣湖、温江区寿安镇自来水厂视频监控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2020年将依法拆除13个饮用水水源地水源保护区违法建设。
生态用水治理
列出强力整治296段黑臭水体任务清单
怎样让成都告别黑臭水体,让碧水清流常伴市民身边?成都治水十条列出了强力整治296段黑臭水体任务清单。
根据计划,年,完成城市建成区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完成郊区(市)县段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编制,启动工程措施建设。年,完成郊区(市)县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任务。年,完成郊区(市)县剩余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任务。年,开展已治理黑臭水体回头看、水质监测、公众评议调查等,查漏补缺,巩固提升,确保治理成果。到年,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日常巡查监管,巩固治理成果。到年,全市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那么,又该如何加强毗河、西江河等7条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按照治理工作安排,将对毗河(含青白江、长流河)、西江河、府河(含沙河、陡沟河、洗瓦堰、秀水河)、江安河、杨柳河(含白河)、新津南河、鹿溪河等7条重点流域实施综合治理。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确保毗河、西江河等7条重点流域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通过建立重点流域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建立工作进展月报制、联席会议制、约谈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将有效地杜绝反弹现象。
同时,对于大家非常关心的如何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打造海绵城市,成都治水十条也作出了具体的安排规划。今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成都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设计文件编制规定及审查要点》,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建成环城生态区天府绿道一期31.5公里,完成三环路绿化带改造项目,完成锦江轴天府绿道概念规划及实施方案并有序启动,基本建成杉板桥、二仙桥、圣灯公园、海滨公园、鹿溪河生态区建设项目等海绵型公园绿地示范项目。到2020年,初步形成340公里环城生态区-天府绿道。到2021年,地下综合管廊建成不少于200公里。
此外,根据成都治水十条,全市将加快完成蓝线规划,拆除河道两岸违法建筑,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到2019年,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市水务局还将会同规划、建设等部门和相关区(市)县,依托江安河、走马河、东风渠、毗河等河流和路网,尽快启动七条生态廊道的建设工作。
明年底前县级以上集中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质预警自动站
市环保局副局长林建良在发布会上介绍,环保局在成都治水十条中重点工作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2018年底前县级及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质预警自动站。
林建良介绍了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安排。为进一步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从2017年至2021年,市环保局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力度,开展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质自动站建设。
2017年,按照一源一档分级分水源地建立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档案;完成龙泉驿区宝狮湖、都江堰市西区自来水厂、第一自来水厂、邛崃市县城自来水厂、金堂县东风自来水厂一级保护区隔离设施设置。完成彭州市龙门山镇沙金河凤鸣湖、温江区寿安镇自来水厂保护区标志标牌设立。完成都江堰市西区自来水厂、金堂县北河和东风自来水厂等水源地应急防护工程设施建设。
2018年,完成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大邑县、蒲江县等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自动站建设,实时监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控水源水质变化情况及趋势,为风险防控提供决策信息,成为饮用水安全的预警系统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屏障。
2019年,完成彭州市龙门山镇沙金河凤鸣湖、温江区寿安镇自来水厂视频监控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完成温江区、新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新津县、简阳市备用水源建设,解决特枯年份水源短缺,周期性断流等水源水量不足问题。
2020年,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2021年,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林建良表示,目前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推进中,环保部门将通过加快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让全市人民喝上放心水。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李秀明
摄影|王勤
编辑|余孟祥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