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螺旋式上升”的企业发展曲线
原标题:打造螺旋式上升的企业发展曲线
周建新
一晃已经是参加品质革命系列活动的第五个年头了。从2018年至今,我参加了数次品质革命调研。在历年调研过程中,聆听不同的企业故事,学习不同的发展经验,确实受益匪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企业的掌门人来说,走出去真的很重要。走出地域、走出行业,直面老总、深入交流,横向看看其他城市、其他企业的打法,再和自己的企业进行对照,扬长避短,是快速而有效的成长路径。
今年的品质革命东莞调研也颇有所得。此行最重要的收获,如果用一个关键词表达,那就是——螺旋式上升。这是在本次调研的首站,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仁提到的。企业的发展并不是单一走向、单一维度、一往直前的,而是有上升、有回落,有横线、有曲线,重要的是如何蓄能,看清方向,保持向上发展。
明确了方向,方法也很重要。对于如何带领企业实现螺旋式上升,通过在调研中的观察、思考与总结,我也在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敢想识做 锻造战略决策力
这次调研的企业中,华坚集团的张华荣董事长对我触动很大。张华荣本人很有魄力,企业的打法很勇敢。
作为一名军人出身的企业家,张华荣有很强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他的创业史颇有传奇色彩,就像他自述的,在江西创业,在东莞发财,在赣州壮大,在非洲扬名。这是一家非常敢闯的企业。如果说在国内多地的布局尚有章可循,那么进军非洲则是兵行险招的一步棋。
2011年,华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投资建设华坚国际鞋厂埃塞俄比亚有限公司。埃塞俄比亚华坚鞋厂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仅用短短三个月,就使得当地皮革产品出口增长了57%,创造了埃塞的华坚速度。张华荣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反观承安集团,在2017年以前,我们坚持行稳致远的发展理念,一直只有单一产地,生产单一产品。
周其仁教授说过,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企业家在调研中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事。尽管华坚和承安的发展路径很不一样,但他们作为另一种打法,还是给了我很大启发。我认为在企业的长远发展道路上,既需要承安式的稳打稳扎,也需要华坚式的敢闯敢拼。真正具备战略决策力的企业家,从长周期来看要有善于坚守的定力,但是在关键点上也要有敢于突破的魄力。
抢滩全球高地 增强品牌竞争力
布局全国,而后挺进世界,是很多企业的向外扩张之道。而往外走的出海之路,既有往下打的打法,比如拓荒非洲的华坚;也有往上打的打法,比如进击欧美的马可波罗。
在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方面,坚持走国际化品牌路线、敢于进击全球高地的马可波罗公司,让我很是钦佩。
黄建平董事长始终有着开放的眼光。他带领企业连续进军广东清远、江西丰城、重庆荣昌。而后又将目光瞄准美国这个陶瓷行业的品牌高地,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欧美建厂的陶瓷建材企业。马可波罗选择往上打,是因为使命感鞭策着企业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走远路。在抢占行业制高点、打出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这一点上,承安集团和马可波罗还是有些相似之处。
承安集团所生产的磷铜球是线路板的主要材料之一,线路板的下游是电子产品。在电子行业,韩国是众所周知的品牌高地。打入韩国市场,对承安来说,是关键性的一步。
在韩国这个电子行业高地,汇集着行业顶尖的技术,也催生了各种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在韩国承接订单,以需求侧倒逼供给侧,承安集团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丰富产品线,提升竞争力。
谋划多元布局 提升企业成长力
进军非洲、欧美,是在地域上进行多元化布局,而在产品线的多元化布局方面,广东拓斯达很有借鉴意义。
据吴丰礼董事长介绍,拓斯达通过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CNC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以及控制、伺服、视觉三大核心技术,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在工业机器人、注塑机、CNC三条赛道的背后,其实是有着高度关联性的。底层技术协同是支撑不同产品线多点开花的基础,控制器、伺服驱动等技术,至少40%可以共用。而市场客户协同,是实现三条赛道齐驱并进的关键,拓斯达基于客户需求,逆向整合客户资源,三条产品线其实是同一客户群。
以主营业务为基础,拓展关联业务,在这一点上,承安集团与拓斯达有着共通之处。
近年来,除了磷铜阳极、微晶磷铜阳极和高纯无氧铜,承安集团围绕主营业务进行多元拓展,包括威士顿牌五水硫酸铜、锡阳极、氧化铜粉、铝片、钻孔用垫板等专用材料。子公司德同环保专注于提供线路板蚀刻液在线铜回收综合利用解决方案。
我们在这次调研中参观了数家优秀的企业。世界上本没有科技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分野,优秀的企业总会及时、有效地使用一切先进生产要素来提高运营效率,从而做到可持续增长,实现螺旋式上升。
(作者系佛山市承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