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新闻资讯 >>
合作媒体 >>
展会知识 >>
当前位置:首页 >

旧石器时代贵州很牛B


再说贵州往事之前,要先明确一个概念。现在我们所说的贵州,只有在明永乐十一年建省之后才有。在此之前,贵州指的是现在的贵阳,这个称呼出现在宋初,还有个很好玩的故事——讲到宋代的时候我们会说。之前没有贵州一说。所以,本书中所有的贵州,指的都是现在我们所称的贵州包含的疆域。事先声明,书中不再赘述。

考古发现证实,早在26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贵州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在讲述贵州史前人类的故事以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舞台是什么样子。

中国地形西高东低,自西向东状如三级台阶:最高一级是西边的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最低一级是靠海的东南、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贵州位于这两级台阶之间第二级台阶的云贵高原上。

贵州也是西边最高,但是中部比西边低一点,然后从中部向东、南、北三面倾斜。形象地说,贵州就像一个高台,东南北三面有三个斜坡通往台上,台子背后的北部大山有如台子的围栏。这是全国唯一一块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省山地和丘陵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92.5%,剩下7.5%的坝子被零零碎碎地扔在崇山峻岭之间。

要命的是,这些群山大多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遍布、土层贫瘠。同时,群山之间奔腾着许多河流,将大山切割成很多深深的河谷。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主要河流包括乌江、赤水河、清水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等。

从出山角度来说,这个舞台天生不适宜,这些山水对交通来说是大障碍。但是所谓有弊必有利,这种地形以及贵州舒适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对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来说却是天大的福音:气候温暖湿润,说明不会被冻着,也不会被热死;植被丰富,动植物资源丰富,意味着树上有果子,林间到处是动物,河里有鱼有虾;典型的喀斯特地形使得山里遍布溶洞,直接住进去就行了,不需要花钱,更不用考虑七十年的使用权问题……

于是,地球上第一批贵州人就这样闪亮登场了。时间:距今26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这些贵州人长得什么样?

嗯……想象一下《人猿泰山》里那个人猿。那时候的贵州人大致属于晚期直立人到早期智人的阶段,脑袋瓜子前凸后翘,长毛披肩,出去打猎的时候,一群长毛飘飘的男人在丛林中追着野兽裸奔,十二万分的飘逸自然,煞是壮观。他们会人工取火,居住在山洞里,使用石头打造成的简单工具,孩子只知道妈妈不知道爸爸……

那时人们主要经济方式是采集和渔猎,就是到处搞东西吃,填饱肚子才是硬道理。不管怎么说,落在贵州这个天堂基本上不会饿肚子了。贵州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动物化石,包括大熊猫、野狗、剑齿象、犀牛……

讲到这里我总会在脑海中浮现一幅画面:一群猥琐的原始人大叔躲在密林深处准备晚餐,看着如此丰富的食材,他们的目光开始有些炽热而痴呆,一串口水顺着唇边滴落……

贵州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比较多,代表性的有黔西观音洞遗址、盘县大洞遗址、普定穿洞遗址、安龙观音洞遗址、水城硝灰洞遗址和兴义猫猫洞遗址等。拜上天所赐,贵州旧石器时代文化 早中晚期文化序列齐全,已构成地域性的文化。

以黔西观音洞遗址为例,这个洞的发掘者是中国最牛B的考古大咖之一,参加过周口店和山顶洞发掘者,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他说观音洞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对于研究我国旧石器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说到黔西观音洞时也说:在我国南方,属于更新世中期的遗址,首推贵州黔西观音洞。并说观音洞石器加工之细致和方法之多样,为同期各地石器之冠。所以,旧石器时代的贵州是很牛B的,与同期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区文化相比丝毫不显得逊色。

在人类文明发展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个是一元文明发展观,就是一个文明的发展只有一个源头,或以一个源头为主,通过融合其他文明发展壮大。这种文明观习惯上先入为主地将中国历史看成汉族的官方正史,把各地方的区域文化塞进这种正史框架里,削足适履。

另一种是多元文明发展观,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种文明就像满天的星斗,可能有大小和远近,有主要和次要,但是却不会有一个绝对的中心。这种文明观将历史上曾经形成的各种文明看作相互平行平等的部分,它们不是支流与主流的关系,而是同样的河流最终流入中国大海的关系。

说这番题外话,是想说明一个事情:从二十多万年前开始,贵州这片土地上就有了自己的文明,并在这种文明基础上逐步独立发展出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演进和中华主流文明不一样,但二者并非优劣之别,而是路径之异。

这就像同村出来的几个人,有的人做官,有的人经商,有的人种田,有的人打猎……方式各异,习俗不同。

这种文化到一定的时候,随着山内外交通条件的改善,相互有了交流互动。山外强势文化慢慢改变着区域文化,但区域文化并未消失,而是以独特的方式改变着进入区域的强势文化——贵州民间那些遥远而古老的文化习俗能够保持到今天,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时期的贵州人,主要生活在贵州中部的贵阳和安顺,西北部的毕节以及黔西南等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其他地方只有在南部的北盘江流域和北部遵义有很少的零星分布,贵州东部和南部地势较低的地方根本没有。

原因很简单,这些地方山高自然林密,食物丰富。山上溶洞多,便于栖身。贵州发现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存,95%以上都在溶洞里。这些已经发现的洞穴遗址都靠着河,并且高于河面。这样他们不仅取水方便,可以在河滩上找更容易加工成石器的石料,而且还可以不遭受突发的洪水灾害。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