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管这十年丨广州城管探索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径
原标题:广州城管这十年丨广州城管探索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径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通讯员 成广聚
图/通讯员提供
黄泥地长出儿童乐园,荒废地变身口袋公园;斑驳旧墙穿上文化外衣,破旧垃圾房装上智慧大脑;公共厕所扮靓城市风景,燃气管道悄然进村入户……细心的广州市民发现,曾经的急难愁盼问题正慢慢消失,周围的生活环境正发生一幕幕新变化。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排名全国第一,垃圾分类广州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国首创街镇全域服务治理,获得用气评价指标获评全国标杆城市;获得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获得广州首批十大最具获得感改革案例。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广州城管坚持精心呵护一座城,诚心服务一城人,盯住重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一批长期困扰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得到破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人性化服务显温度 民生问题出真招实举
我们等了9年,终于可以用上管道天然气了。2022年8月11日,荔湾区送气下乡首个工程——海龙街道洪石坊路至增南路老旧住宅和城中村管道天然气入户工程正式开工,居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群众生活无小事,燃气安全和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千村万企的生产甚至整个城市的生态。广州不断优化获得用气营商环境,精简用气报装流程,燃气接入外线工程行政审批时间压减到5个工作日。获得用气评价指标,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蝉联全省最优排名第一,获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标杆城市。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广州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厕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每个人的急事。走在广州街头,公共厕所标识随处可见,这些厕所并不突兀。乡村风、岭南风、装配式……厕所外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扮靓城市风景线。
位于珠江江心的生物岛,不但是广州生物医药的高地,也是不少运动爱好者的跑步胜地。走进健康检测智能公厕,可见无人售卖机、共享充电宝、饮水机和茶座一应俱全。这座智能公厕还配备了淋浴间,市民只需要扫码就可以在运动后免费淋浴10分钟。2018年以来,广州市城管部门出台了净化、美化、文化、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资源化的七化公厕建设理念。通过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广州公厕数已经超万,中心城区步行20分钟均能找到厕所。
民生问题出真招实举,人性化服务彰显温度。厕所革命和燃气发展只是广州市城管部门为民服务有温度的缩影。2016年8月,国家住建部首次倡导了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服务业发展享誉全国。广州城市管理部门融入服务理念,积极践行721工作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越多,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市民的诉求纷繁复杂,城市管理头绪尤其多。
没有先例可循,就去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可借鉴,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广州城管坚持诚心服务一城人,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职能事权下放,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流程环节,让市民体验更便捷、更舒心。加强执法服务成效,特别是在夜间超时施工、燃气管道违规施工、共享单车淤堵点乱停放等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执法事项,要更加注重精细化和常效整治。
精细化管理有力度 改革创新主动探路
位于增城区增江街凤塔社区的金时花园小区的定时垃圾分类投放点,四色垃圾桶一字整齐排开。垃圾桶干干净净,地面不见半片杂物。投放点配有监控视频,还有专人专职站桶指导投放和巡回保洁。这里曾经是乱堆放的垃圾堆,如今是增城区打造的一个特色星级投放点。遍布在11区的2500个生活垃圾分类星级投放点,是广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最佳注脚。
垃圾分类已融入广州市民的文明好习惯,成为超大城市的新时尚。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季度考核中,广州在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始终走在前列。十余年前,面临垃圾围城困局,广州果断探路。2013年,中心城区越秀首先探索出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的分类方式,随后在全市推广。
从全国率先推广定时定点模式,再到开出全国首张垃圾分类个人罚单,广州垃圾分类探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广州不断将垃圾分类工作推向纵深,管理更加精细化投放更加精准。2020年12月,全国垃圾分类现场会在广州召开,广州经验被推广到全国各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很多城市问题和危机,都是由于不注重小事最终积成大患的。广州城管部门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精细化思维贯穿管理全过程,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以前我们这里一到大下雨天就‘水漫金山’,只能挽起裤管趟水出行,很不方便也不安全。家住花都区天贵社区65号小区的张先生清楚记得,社区老年人滑倒摔伤的事情时有发生。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城市市容市貌的缩影。借助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天贵社区实施地下管网改造,不仅彻底解决水浸街,还见缝插针在空闲处修建石桌椅等休闲设施,群众休闲有了好去处。
十年磨一剑,初心终不改。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由持续10年的容貌示范社区创建升级而来,形成了超大城市社区人居环境治理的广州范本。2022年9月17日,用‘绣花功夫’全域提升社区容貌品质行动获广州首批十大最具获得感改革案例。路面有无淤泥污染、果皮箱表面有没有污渍残留……每天凌晨四点,广州尚在沉睡之时。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三保洁所的质检员米云峰,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工作,他的妻子在另一条路上精心打扮着广州的街头巷尾。
超大城市管理是世界级课题,精细化管理这种工笔画更是难度巨大。广州通过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保洁长效工作机制和作业标准,环卫保洁日益精细。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100%,全市环卫保洁面积达3.21亿平方米,实现保洁范围全覆盖。2021年,广州制定出台《广州市环卫精细化作业和管理指引》,打造10路10场22个高标准示范区域和34个环卫保洁精细化重点道路,成功打造广州塔、琶洲等区域席地而坐保洁高标准示范区域。
2021年,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对居民入户调查显示,97%以上居民认为广州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智慧化治理有高度 数据支撑全域治理
跟进作业路线、查询作业状态、实时调度工作车辆……2022年9月21日,在位于黄埔区生物岛的无人环卫指挥部智慧环卫云控中心,迎来了20多名大学生体验官。不同于日常街头所见的环卫车,无人驾驶环卫车外观颇具科技感;又像普通环卫车一样,在道路中稳步运行,有序开展洗扫、对冲以及后喷雾等保洁环节,遇到障碍物正常躲避。
印象中环卫车都比较老旧,今天真切感觉到时代的进步,环卫车智能化对智慧城市建设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体验,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方基凤更加深刻地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在20多天的运营过程中,无人驾驶环卫车在黄埔已经安全行驶超过4600公里。无人驾驶智慧环卫项目正不断完善车—站—云新型智慧环卫架构,极大降低基层一线环卫作业的安全隐患风险。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广州市各级城管部门经常组织研究城市管理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主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难题。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位于广州荔湾的沙面岛,每天早上居民都会准时听到立正、稍息响亮的口号。随后,穿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开启新一天的工作,他们骑着统一的电动车奔赴各自的点位。穿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均是保利物业的员工。广州社会形态复杂,城市社区、城中村、乡村等各种社会形态并存,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敢为人先的广州再探路。像沙面街一样,广州已有18个试点镇街实施全区域、全周期、全要素的服务治理模式。政府将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以外的服务性、事务性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服务企业实施,让企业承担城市管理大管家的角色,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顺应数字化浪潮的到来,强化基础支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广州的城市管理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和创新。积极建设1+11+N市、区、街三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体系,初步建成城市管理数据中心,构建起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跨业务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
目前,广州城管已经汇接26万路视频资源,基本覆盖城市管理各监管领域,打造党建、燃气、余泥、公厕、执法、监管等数字化业务管理系统,有效推动城市管理更聪明、更智慧。
【新闻链接】
力争实现城市管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十四五时期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阶段。立足新起点,激活新动能。广州城市管理工作梳理八大发展目标,全市城管系统将力争实现城市管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幸福广州品质更高,法治广州基本建成,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提升市容品质和环卫水平,建设美丽宜居花城。树立全周期意识,坚持系统治理,市容景观元素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环卫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地面干净、立面整洁、秩序井然、环境优美、市民满意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上新台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积极打造样板城市。打造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城市,构建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完善全流程垃圾分类体系,至十四五期末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2.8%。
狠抓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提高分类处理水平。提高垃圾分类处理水平。至十四五期末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助力发展循环经济,助力创建无废城市。加强燃气管理服务,优化用气营商环境。实施燃气高质量发展工程,围绕实现安全用气、稳定用气、经济用气目标,提升燃气发展品质化、标准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构建供应更稳定、服务更优质、运营更规范、安全更可靠、机制更完善的良好格局,进一步优化获得用气营商环境。
科技驱动数字赋能,城市管理更加智慧聪明。围绕城市管理服务打造一批城市管理科技示范应用项目,完善生活垃圾循环经济产业园功能;大力实施智慧城管+战略,探索完善1+11+N市区街(镇)三级联动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调度指挥中心,打造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扩大一码扫城、视频智能分析等一批场景应用,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平台扁平化应用,在纵向、横向和行业三个维度上互联互通,实现城市管理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数读十年】
2011年底,全市管道天然气用户约128万户,供气管道长度5465公里。十年实现翻一番,2021年底全市管道天然气用户达到292万户,供气管道长度10770公里。打造2500个生活垃圾分类星级投放点,优化提升1.8万个分类投放点,配置垃圾转运站354座、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专用车辆3451辆和分类运输线路1308条。
建成7个循环经济产业园、12座资源热力电厂、8座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全市焚烧和生化处理总设计能力3.9万吨/日。成功打造66个新门前三包样本镇(街)、培育180个市级容貌品质社区,辐射带动1662个社区擦亮羊城焕新颜,直接惠及市民320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