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新闻资讯 >>
合作媒体 >>
展会知识 >>
当前位置:首页 >

师纪:代代出官,因向有文笔。李双林


原标题:师纪:代代出官,因向有文笔。李双林

正在吃早饭,闻电话响起,一看是目师打来,赶忙接听。

目师说:今天忙不忙,如果没事,就过来我们一起上山,带你去见一古墓,也顺便考证考证。

不忙,不忙,马上就来我说。

挂掉电话,便快速的吃完剩下的饭菜,也来不及收拾碗筷,背着书包就急速出门。

为什么会背书包呢?因为要上山,所以需要带一些干粮,水,以及笔记本,目师讲的比较精彩的话,我也会顺手记下来,过后再反复品读,以求有更深刻的理解。

很快就到了目师家,目师早已收拾好等着我,见我到来,便说道:要不要休息一下再出发?

我说:不用,不用,昨晚都休息好了,我们现在就走。

目师听后,便锁上门窗,背着自己的登山小包,便出门而去,我也就在后面跟着。

我对目师的包一直都很感兴趣,想知道里面都放了什么,便很好奇的问目师:您的背包中都有什么呢,可以看看吗?

目师说:就是平常用的一些工具,也没有太特别的。

说完,目师就取下自己的背包,然后伸手递给我,让我自己看看。

我小心的打开背包,见里面有笔记本,非常厚,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并且笔记本非常破旧,有不少页都已破碎。

目师说:这个笔记本可跟我不少年年头了,记得是20年前左右整理的一本,最早跟着师父学艺的本子,早就翻烂了。

我看了看笔记本,顿时感到这可是无价之宝,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目师的心血,笔记本是用纸自己装订的一本,封面早已烂掉了,里面的字也是用毛笔记录的,虽然是毛笔写的,但字非常小,且很工整,与我们用钢笔写的字差不多,可见目师的写字功底也是非常好的。

我见一共有两本,便问目师:这两本笔记本有什么区别吗?

目师说:其中一本主要是记录的风水以及择日等知识,在用的时候要翻翻,以免忘记。另外一本,则是安葬用的,里面有符,咒,文书等,这些都很珍贵,也是我这几十年的心得积累。

我大概的翻看了一下,对目师的崇拜更上一层,也足以看出,目师是一个真正在用心研究易学的人,通过这些笔记,也可以看出目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心血。

目师说:这些本子,等我百年之后就无人继承了,你好好学,以后都传给你。

我听后非常感动,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只是连连点头。

除了笔记本之外,还有一大一小两个罗盘,便好奇的问目师:为什么会有一大一小两个呢?

目师说:之所以准备两个,就是防止在用的时候出现故障,大罗盘用来定向,小罗盘用来校队,其次登山的时候用小罗盘方便一些,还有在城市看风水,有一些人身份特殊比较敏感,如果拿个大罗盘走来走去容易造成误会,所以就用小罗盘,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就定好向了。

我听后,感觉目师说的非常对,这都是妥妥的经验之谈啊。

除此就是一些小工具了,比如笔,吊线砣,红线等等。

目师说:现在很多人在放线的时候都不拉线了,而是用红外线,但我还是习惯用拉线的方法,这个方法好,也很方便。

我说:这也是时代的发展嘛,总有一些现代工具,会融入进来。

又问目师:我见现在很多人在用电子罗盘,是否精准呢?

目师说:急用还是可以应付一下的,但如果真正实际操作,还是要用传统罗盘才行。

又问目师:那么,罗盘大小和准确度有关系吗?

目师说:你是问测量数据的准确度还是勘测风水准确度呢?如果是测量,自然大一点的要好一些,但太大也不行,如果是问勘测结果,这个和罗盘大小就没有关系了,对于老师傅来说,有一个指南针就够了,都不需要罗盘。

我说:我曾经见一风水师,抬着桌子大的罗盘,可把主人家给惊讶坏了。

目师说:自古这样的人都不少见,还说罗盘越大看的也越准,这也只是说给不懂的人听听,我们心中明白就好,就不要点评他们了,一般这样做的人,也是实在没人请,才出此下策,通过大罗盘来展示自己,想想也很不容易。

不等目师说完,我就把包包给收拾好,然后顺便帮目师背着,便继续前进。

目师说:这次我们要去看一座古坟,之前听别人说过,自己也一直都没有去过,学风水,除了看书,就要多去看古墓,以及当代明师做的地,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才能对书上的知识融会贯通,否则永远都是书本先生。

我听后边说:理论和实践,要结合啊。那么,理论重要,还是实践重要呢?

目师说:理论是实践之母,没有理论,就没有实践,就好比如果不告诉你这道题怎么解,你就算看一辈子的题,也不会解。所以,一定更要先学好理论,然后再去实践,自然融会贯通。

我说: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理论占七成,实践占三成呢?

目师说:这样理解也行,但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实践就是去运用理论,从而总结经验,而理论则指导实践,如果自己没有学会,做一辈子都不会明白,所以理论还是很重要的。

听后,我问目师:如果自己想要先学好理论,该怎么学呢?

目师说:先要有师父指导,告诉你一开始看什么书,中间看什么书,后期看什么书,这个很重要,如果没有师父,靠自己去摸索,若非悟性很高的人,便要走很多弯路,甚至学了一辈子,也不明白一二。

听到目师这样说,我也感觉师父很重要,各行各业都一样,一旦有师父指导,则一切都容易的多,故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引路的人,才能少走弯路。

由于路途比较远,且都是山路,大概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了这里。

这是一座古墓,石碑一看就很有年代了,周围长着很深的草,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看墓碑上雕刻的字,了解到这是乙山辛向,大约在清朝时期安葬的。

我问目师:为什么要来考察这座墓呢?

目师说:因为这是一座发贵的坟,后代除了不少当官的,直到现在,还有公门之人。

目师说完,就顺着来脉走了上去,并拿出罗盘,时不时测一下,又在手掌上掐算着,看着非常高深。

我就跟在目师身后,静静的等待目师说话。

大约半个钟头,我们也走完了整个来脉,居高望远,四周环顾,且在来的路上,也边走边看,大概情况也了然于心。

目师说:此地丁龙过峡,且为穿田峡,左右都有护卫,峡从左脚束气转到巽方起一金顶,穴就正好在这个金顶之下,可谓气足。

我问目师:来龙是直的好,还是曲的好呢?

目师:这个还是要看情况,如果龙强气旺且急速而来,要曲为吉,这样受气才力量适当,不至于犯冲;如果龙弱气缓,则直龙好,否则一转气就没了。

我看此地,龙就很强,后面连续起了几个顶,层层而来。

目师说:你看,来龙层层而来,才造就了子孙代代出官,即便百年,依然有发达之气。

说完,我们便朝穴位走去,到了墓前,目师测了一下入首脉,为卯龙,目师说:当时做这墓的师傅真高明,卯木入首,做乙山辛向,乙禄在卯,为正禄位。

又见前方有一文笔峰,高高耸立,且穴的位置处于山的中上位置,目师说这是中停穴,也就是人穴,这样的穴一般富贵都能得。

目师说:文笔峰在酉方,六秀方见文笔,为武曲方见文笔,催官之穴。

我之前听目师说过,若见文笔峰,家出文人,发文贵。

又说:又酉为辛之禄,为正禄砂,正禄龙,催贵。禄,就代表俸禄的意思。

我问目师:这地需要看水吗?

目师说:因为穴位比较高,故重砂轻水,如果不见明显水流来去,则只消砂不用纳水。

我问目师:这墓已经百年,如何判断是否还有气影响子孙呢?

目师说:首先你看墓碑,虽藏于草丛之中,却光亮洁净,并没有因为草木遮蔽而发黑败坏,其次墓上之草茂密,代表生气很足,故能有百年。

我问目师:此地就没有什么缺点呢?

目师说:如果从做法来说,是没有缺点的,如果是我来做,也会定乙山辛向,因为酉方文笔不能直朝,而偏右一点刚刚好,龙向皆合,又阴龙阴向,但此地左右空了,特别是丁,乾方太低,难出长寿,不过就凭龙向与一文笔,子孙已然有福。

说完,目师便收拾东西,开始往山下走去,结束了今天的行程。

李双林纪

壬寅年九月十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