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新闻资讯 >>
合作媒体 >>
展会知识 >>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信贷风险机制银行赋能“专精特新”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报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工信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在全国推动培育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与此同时,银保监会将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列入了2022年监管重要工作之一。

在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下,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银行信贷发力的主战场。考虑到专精特新企业很多是知识密集型、轻资产企业,如何创新授信评价体系成为解决此类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

创新信贷风险机制

近段时间,多家银行推出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方案。如华夏银行推出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多项支持政策,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向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为专精特新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以快速高效的审批和放款保障企业资金需求;总行对专精特新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为重点企业制定专属服务方案、匹配专属服务团队,全面解决企业资金需求,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兴业银行推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涵盖投联贷、人才贷、科技贷、科技云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选择权贷款、直接股权投资等产品,满足专精特新企业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考虑到专精特新企业很多是知识密集型、轻资产企业,如何联动集团资源提供覆盖企业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则考验到了银行的内功。

具体来看,兴业银行通过专业的科创金融团队,专有的科创金融信贷风险机制,特色的科创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建立有别于传统业务的科创金融专营模式;围绕科创企业在初创、成长、成熟三个阶段的不同需求,综合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两大门类金融服务工具,横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领域;发挥兴业银行集团多牌照经营优势,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做精。

针对科技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前期亏损、后续高成长的特点,建设银行创新推出科技创业贷等产品,以股债联动的模式助力支持科创企业,为科创企业提供股权资金与债权资金的支持。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中小企业在其外部融资过程中,需要一个机构来代表债务人或外部股东对企业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一般来说由银行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或金融中介担当这个角色。银行凭借和企业有着广泛的业务联系,通过结算账户显示的企业现金和交易信息,可以获得其他金融机构不容易获得的关于企业偿还能力等方面的私有信息,银行借助这个信息方面的便利发展起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优势,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

考虑到专精特新企业很多是知识密集型、轻资产企业,传统的以抵押物为主要担保方式的融资模式难以满足其需求,因此,银行需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打造特色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缺乏传统抵押物、轻资产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一大融资难题。交通银行湖南省分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着眼于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差异化服务,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畅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为企业发展蓄势添能。如有效组合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普惠线上信用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担保机制,扩大政府风险分担模式应用,补齐企业融资的担保短板。

安永发布的《产业数字金融研究报告(2021)》也指出,发展专精特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科创企业规模通常较小,存在融资难且贵的痛点。

为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也出台相应举措,对科技创新类信贷投放的额度、成本提供优惠。

4月28日,央行官网披露了《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指出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撬动社会资金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两次,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共21家金融机构,按照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科技企业贷款本金60%提供资金支持。

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专精特新、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联动相关部门继续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建设,督促银行做优体制机制和专业能力。

上述《报告》建议,要坚持政、企、金合作,发挥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体系功能作用,加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联动,将用好现有政策工具与加强金融创新相结合,形成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长期稳定投入机制,从标准体系、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三方面完善科技、产业、金融等产融合作基础,加快产融协同。

(编辑: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