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生武—新范进中举
原标题:晁生武/新范进中举
壮美昭陵,关注平台每天发文。
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平台
| 文学 | 书画| 摄影| 朗诵 |音乐|
︱第 2092 期︱
新范进中举
--蔺志顺领到全额工资了
文/晁生武
沉寂了三十多年的醴泉县小戏之乡重登舞台,荣获2014年国家文化部的金牌嘉奖,作为当年醴泉小戏工作的参与者,欣喜之余,想起了与醴泉小戏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个人——剧作家蔺志顺。又想起了我2003年写的一篇《新范进中举》文章,基于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理念,并想给蔺志顺同志说几句安慰的话,故拟将此文发给大家,敬请指导。
—作者
新春志禧!
这里,向文化艺术界曾经关心过蔺志顺同志的文友们报个喜,蔺志顺领到全额工资了。
蔺志顺,何许人也?他领到全额工资一事,又何为一喜?
说来话长,还得从头说起。
蔺志顺同志是陕西省剧曲家协会会员,是出席过咸阳市党代会的代表,是醴泉县政协连续五届委员,是醴泉县文化馆副馆长,是醴泉县作协副主席,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
几十年来,蔺志顺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约有二百余篇(件),曾先后荣获省、市、县十六次奖励,其中大型现代戏《张志发》获陕西省建国五十周年戏曲汇演六项大奖;古典戏《还账》获陕西省2000年优秀剧作奖和咸阳市五个一工程奖。
当年醴泉县被誉称小戏之乡,蔺志顺曾为之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有突出贡献的文艺工作者,从1994年至2002年,一直隐忍领取他应得工资的一半,其中,1994年至1999年,每月还拿不到300百元呀!建国五十周年工资增加后,每月也才400百元。蔺志顺一家四口人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全靠那三、四百元维持生计,尽管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生活还是捉襟见肘。为此,群众评论说,蔺志顺政治上红,业务上行,经济上穷。
1994年工资套改时,一个自共和国成立那年起,就设置的国办醴泉县文化馆,突然被划为差额单位,干部职工只能领取他应得工资的百分之五十。关于工资套改的红头文件笔者未曾见到,对它的目的、意义不甚了解,故不敢妄加评论。但,笔者却听说,在咸阳市的十几个县、市中,只有一个醴泉县文化馆被划为差额,又听说,全陕西省列入差额的文化馆,也只有醴泉县一家。请注意,笔者没有去调查,只是听说而已,那位读者倘有质疑,敬请亲自去代为走访一回,如果笔者所言失实,愿做一百次检讨,如果情况大体属实,笔者将深躬示谢。
前面说过,把县文化馆变为差额的文件,笔者没有见过,但我笨想,它的目的、意义,一定是要促进文化馆开发增资,提倡以文养文,增加造血机能,从而,提高文艺工作者的待遇,改善工作人员的生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繁荣。我猜想,它一定还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政策,而绝不会一刀切,更不会只是为了给国家节省几个钱,而去减少干部、职工的工资,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
关于醴泉县文化馆被列入差额后近十年的利与弊,笔者也曾身临其境,知其因果,这里不妨赘述几句,为下文做个铺垫。
实事求是地讲,那些年,醴泉县文化馆原本就没有任何开发增资、造血机能的条件与设施。那时候,干部和职工连办公、住宿的地方都没有,谈何增资!谈何造血!那些年,醴泉县文化馆没有一分一文的增资收入,而有的只是干部、职工工资的减少,生活水平的下降,积极性的挫伤,文化事业的萧条。在文化馆内部,那些懂业务,有本事的的人,或堤内损失堤外补,或另觅高枝,自谋生路;在外部,那些在文化艺术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一听文化馆是差额单位,只给一半工资,就摇摇头,不来了。就这样,一个曾因小戏之乡和民间文学采风而享誉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醴泉县文化馆,消声匿迹了,群众说醴泉县文化馆散伙了——这就是醴泉县文化馆实施差额后的真实效果。
试想,哪一位部长、局长的工资被砍去一半,他们会怎么想!将心比,都一理。
说来奇怪,醴泉县原来属于国办的县文化馆,工资套改是被划入差额,而原属于民办公助的乡镇文化站却变成了全额……但,笔者在此郑重声明,把乡镇文化站编入全额,我一百个赞成,因为它有利于基层文化工作的需求和发展。
言归正传。
蔺志顺也够倒霉呀!他原先是史德镇文化站的站长,1993年被提拔为县文化馆副馆长。可是不到半年,碰上了工资套改,这一改,他便由文化站的民办全额变成了文化馆的公办差额,这一变,这一差,就是每个月少拿200多元钱。而且,在此后的多次升资中,属于差额的文化馆只按百分之五十加薪,所以,这个差距就越拉越大了。群众说,蔺志顺由文化站长提拔为文化馆副馆长是名升实降——名义升了,实惠降了,这一降便是九年,九年少领约30000元,对蔺志顺来说,这30000元可是个天文数字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了,经济搞活了,人民生活改善了。可是,我们这位长年累月笔耕不辍的剧作家的生活水平,还是二十几年前的老样子,一家人,拥挤在宿、办、灶三合一的斗室内,加之文化馆经济拮据,经常停电、停水……夏天,蔺志顺拿一把破蒲扇,借其消暑;冬天,寻一张旧报纸裱糊窗户,借以挡风;晚上,在如豆的煤油灯下,写剧本,编故事;白天,向邻居借一壶水,解渴,煮饭……那些年里,蔺志顺除了因编剧获得省、市、县奖励给他的那双已经破旧了的皮鞋和退了色的上衣之外,一切都和二十年前一个样,而变化了的,是他面颊上那一道道逐日增多的皱纹,头顶上那一丝丝逐月增加的白发,案台上那一本本逐年增厚的剧作。
这里,笔者想讲一个有关蔺志顺的故事,作为对他生活境况的佐证。去年9月,受县文化局派遣,蔺志顺去某村采访,介绍信里称来者是一位剧作家。村干部看了他衣不曳地的样子,又瞧了瞧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全身都响的自行车,不相信眼前这位穷酸相会是一名剧作家,便不予接待,转身走了。其实,也难怪那位村干部,当今社会里,假证明、假文凭、假医生、假记者、假警察、假乞丐,假的东西太多了,上当受骗的事时有发生。在那位村干部的想象中,剧作家应该是西装革履,豪车快乘,谁知道眼面前这位布衣穷酸相剧作家,是真的?还是假的?
唉!我们这位有突出贡献剧作家的生活,已处于当今社会的最低水平了,他难免也发过一些牢骚,闹过一些情绪,产生过一些惆怅。蔺志顺也是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他看到了近年来派到文化馆的领导,派令到了,馆长上任了,可是,工资关系却落到别的全额单位去了;他还看到,有的馆长退休时,摇身一变,像耍魔术一样,工资关系也转到全额单位去了……蔺志顺一百个想不通:这是什么政策?这是什么原则?
2003年,在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指导下,新一届的醴泉县领导人,经过调查了解,实事求是地解决了——不,纠正了蔺志顺同志的待遇问题。于是,我们这位剧作家、党代表、政协委员、副馆长、作协副主席、有突出贡献专家,才拿到了他应得的工资——807.5元钱。
事隔几天,县文化局一位同志告诉我,关于纠正蔺志顺工资问题的公文下发的那一天,蔺志顺真像个弥勒佛,激动异常,喜形于色,喜跃抃舞。有几位同事半开玩笑地说,蔺老师应该请客呀!我们这位剧作家竟当真地倾其囊橐,掏出口袋里仅有的3元钱,跑到大街上买了两斤烤红薯,喜滋滋、乐哈哈地捧给大家。据说,有几位软心肠的女同志,眼含热泪,咀嚼着那不知是酸、是甜、是苦、是辣的热红苕。
听到这个消息,我百感交集……忽然想起了《范进中举》的历史故事——那位面对青灯,考了一辈子科举的范老儿,年过六旬,才中了个举人,乐极生悲,高兴得发了疯病,呜呼哀哉!蔺志顺也年过六秩,我为他庆幸,也为他担心,并暗地里为他祈祷:志顺啊志顺,悠着点,悠着点,千万别高兴得出了问题!
蔺志顺第一次领到807.5元工资后,高兴地对我说,这一下够吃了,够穿了,够给孙孙买吃货了。
蔺志顺还兴致勃勃地表示,他要把那盏油灯拨得亮亮的,好好写剧本,一直到老。
2003年2月 于醴泉
作者简介
晁生武,87岁。陕西省醴泉县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早年专修美术学科。担任过中学校长、县剧团团长、县医院书记、县文化馆馆长。出版文集《岁月笔记》《秦沪书简》《岁月随想》。
本期编辑
编辑|| 赵晓萍审稿|| 张克俭
精彩链接分享转发
▼
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平台优秀文选
上划点击下文可随时分享
最美乡愁看礼泉游记散文大赛征文评奖揭晓
【壮美昭陵】全国乡情散文大赛评选揭晓
礼泉县委书记 程文杰/御果之乡、多彩礼泉等您来
阎纲/怀念邹志安
醴泉地名探源 // 廉振孝
《渭滨禅思》诗十首/张俭成
洪建武/春日拾零(四)
高彦民/泾水——利甲关中之水
大寒村民/范超文学馆百日之喜侧记
赵志锋/公安拾零
王崇新/就地过年也新鲜
刘世贤/管麦客
一片佛心洒故土/赵晓萍
王新民/咸阳民间的送灯、完灯之俗
崔存文/娘做的绣花鞋
张克俭||礼泉四大景
董志振/母亲逸事
赵晓萍/光盘行动与叫花子
赵晓宁/昭陵六骏组诗
刘伟东/背着坨坨去旅游
董新义/寒衣节里寄哀思
邢宪鹏/连环画,永不退色的记忆
黄振涛/礼泉,您好!
王大平/土炕乾坤
王顺利/家乡老槐
刘钰/纪念邻居刘永练
赵晓萍/ 九嵕山下我的家
焦佳振/我的家乡,泔河沟
老董/九嵕山下果飘香
赵永敏/麦草垛
田冲/我的家乡西北村
石楠/灺 馍
【壮美昭陵】关中方言顺口溜
【壮美昭陵】酒稃子//赵晓萍
【壮美昭陵】母亲//杨生博
【壮美昭陵】九嵕山不了情//胡艳
【壮美昭陵】打工//杨宁
请娘吃碗羊肉泡馍 //刘伟东
【壮美昭陵】唐陵下菜园村庙会//洪建武
【壮美昭秦人诗歌//张刚
【壮美昭陵】田野的守望者//壮美昭陵
【壮美昭陵】陕西方言-聊砸咧 陵
【壮美昭陵】老槐树下//壮美昭陵
【壮美昭陵】东庄水库//壮美昭陵
【壮美昭陵】又见暮年的老师//陈美贤
【壮美昭陵】表姐张淑玲//壮美昭陵
【壮美昭陵】怀念奶妈//杨彩霞
【壮美昭陵】母亲的四剂药方//王崇新
【壮美昭陵】叱干古镇赋//安望
【壮美昭陵】 烟霞映昭陵//壮美昭陵
【壮美昭陵】阎璞老师给学生李根昌和壮美昭陵平台的信
【壮美昭陵】泔河潺潺//宁会丽
【壮美昭陵】于唐王陵的回忆//王志成
【壮美昭陵】祝福父亲//张进川
【壮美昭陵】十三爷//洪建武
【壮美昭陵】我为礼泉县旅游出点子:盛唐气象 花海礼泉
【壮美昭陵】童年趣事(顺口溜)//张西荣
【壮美昭陵】父亲的绝活//王崇新
【壮美昭陵】郑国渠情愫//刘博文
【壮美昭陵】我跪拜在母亲挥镰的麦田
【壮美昭陵】我那乡间别墅//王志成
【壮美昭陵】三十年前割麦的童年
【壮美昭陵】怀念恩师吕效祖老师//杨安康
【壮美昭陵】昭陵沟口
【壮美昭陵】杏儿黄了
【壮美昭陵】昭陵赋
【壮美昭陵】赵村街的上堡子
【壮美昭陵】昭陵西岭,我的初中记忆
【壮美昭陵】前寨印象
【壮美昭陵】吃不够的油坨坨
【壮美昭陵】 裴寨送子娘娘庙会
【壮美昭陵】老梁的豆腐脑
【壮美昭陵】礼泉沿村娃眼中的沿村娃
【壮美昭陵】我的四叔父 抗日革命烈士—王生才
【壮美昭陵】母亲的黑头巾
【壮美昭陵】闲话《打炕坯》
【壮美昭陵】故乡的槐花饭
【壮美昭陵】礼泉的香格里拉
【壮美昭陵】回望军旅——兵之初心
【壮美昭陵】槐花飘香
【壮美昭陵】打胡基
【壮美昭陵】千年古镇—石鼓赵村
【壮美昭陵】我的老师董信义
【壮美昭陵】父亲的手
《壮美昭陵》礼泉烙面//阎瑞生
礼泉玉峰观//壮美昭陵
赵镇中学初七二届二班同学聚会
年的味道//壮美昭陵
壮美昭陵艺术平台2018年大拜年
【壮美昭陵】周莹迎诰封
【壮美昭陵】相约桃花 情定终生
父 亲 // 杨生博
【壮美昭陵】清明思亲
【壮美昭陵】我的列祖列宗们(上)
【壮美昭陵】我的列祖列宗们(中)
【壮美昭陵】我的列祖列宗们(下)
【壮美昭陵】我的外公
醴泉地名探源// 廉振孝
南寺最后一个和尚//张彦文
铁罗村的铁疙瘩/张彦文
梁澄清同志追思会"在家乡礼泉县樱桃园召开
闲话唐昭陵||廉振孝
三策九招献赵镇//廉振孝
千年石鼓赵村镇 廉振孝
故乡的传奇//杨生博
两孔窑洞//陈永强
四支渠-壮美昭陵
又是故乡早春时//董志振
戊戌新年赋//安望
礼泉花开, 壮美昭陵领你看
董志振 我的父亲我叫大
那年,邂逅红星永结缘 || 崔存文
洪建武||五八年,礼泉菜园沟那场水灾
赵镇后寨-我的家//周淑莹
大美礼泉旅游风光片
唐陵下,那片杏花林,我想你啦!
北望桃花陵
一个外乡人爱上了礼泉
爱上了礼泉女娃
陕西快书盛赞礼泉好旅游
人文礼泉风光
壮美昭陵 礼 泉 烙 面
来来来,咥一碗烙面//刘沛
烙 面
二月二,逛药王爷会
四月,陪你礼泉赏桃花
壮美昭陵大唐风 礼泉风光田园梦
张克俭||礼泉四大景
金秋礼泉 国庆中秋节我想回家
安望 礼泉苹果赋
欣赏 礼泉湾里村旅游
【视频】礼泉槐花飘香
尧都三宝——甜梨瓜,大萝卜,鞭竿葱
▼
礼泉最优农特产在这里--礼泉味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