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新闻资讯 >>
合作媒体 >>
展会知识 >>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周到的解码耳放一体机?深度体验拓品的DX7Pro+


原标题:更周到的解码耳放一体机?深度体验拓品的DX7 Pro+

记得之前我在评测A90 D时曾调侃拓品说他们在声音调教上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到了DX7 Pro+身上这句话同样适用,它的声音层面依旧是拓品现目前主打的稳路子,是一种纯净度、框架完整度、两端平衡性都保持极高水准的声音调教,其实我相信很多拓品的老粉也正是认定了其中的这些特质。而且圈内其实有不少用户希望通过一台靠谱的前端能稳定发挥出自己手头耳机的硬性优势,而不是软层修饰,就好比一道菜它可以不要复杂精致的摆盘,但必须得好吃,还得管饱。So,拓品近年来的产品历程也同样给到我一副实实在在的形象,最近还开始学会了打扮自己。

更周到的解码耳放一体机?深度体验拓品的DX7Pro+(图1)

更周到的解码耳放一体机?深度体验拓品的DX7Pro+(图2)

开篇之前我想看看DX7 Pro+上的+到底加在了哪些层面?首先是在外观设计上基本没什么槽点了,相比老机型会显得更圆润,也多了点层次。旋钮的设计、屏幕的形状和前面板的三个接口摆放看起来都蛮和谐的,且在使用逻辑上我并没有发现什么不便之处,但上手之前还是有一点操作上的学习成本(看说明书),绝大多数操作通过前面板的按动式旋钮即可,当然使用遥控器更直接明了,像什么耳放增益、声音模式、滤波器选项、屏幕亮度等我建议还是直接通过遥控器操作。

其次在失真、底噪控制、输出功率等各种内在指标上,DX7 Pro+相比老DX7 Pro基本都是翻倍的升级,虽然曾经DX7 Pro在自家产品线当中的口碑特别好,但经过飞速的升级换代,DX7 Pro+目前在各方面都很具有冲新的说服力。

作为一台解码耳放一体机,在接驳功能上DX7 Pro+基本上是全乎了。如果你想单独再接个耳放,那么你可以通过XLR平衡或RCA单端去接驳,除了桌面用户最常用的USB输入以外,还支持同轴、光纤、蓝牙、AES输入,哦对了还有一个IIS信号输入,用于接驳那些HDMI接口输出IIS信号的数字界面。其次拓品在高端机型上常配的联动开关机方案自然也不能落下,可以主动触发和其他机器一块开关机操作,也可被动。

前面板的耳机接口共计三个,分别为四芯卡农、4.4平衡口和6.3单端口,如果相比自家体积小点的DX5,旗舰级的DX7 Pro+备受瞩目的点自然也包括了4.4平衡口,所以从接口的配置和各类型的接驳来看它也更周到更全能。

蓝牙传输上也做了升级,更新成QCC5125的芯片,支持主流的各种APTX进阶的协议和LDAC等。

解码芯片塞的是一颗旗舰级的ES9038pro,想必这颗芯片在众多旗舰级的播放器或者台机上经常露面,值得注意的是DX7 Pro+为了更进一步压榨这颗芯片的性能,下功夫自己研发了I/V转换电路,失真和噪声将会更低,耳放部分同时自研的NFCA模块,失真和底噪控制同样优异。所以种种调教和硬件基础的原因让你在拓品的大部分机器上都能听得出一种背景黑的特点。

其实每次讲到拓品的声音,绕来绕去基本离不开那几个核心的内容,像音色中性、背景黑、结像凝实、线条足等等基本都属于拓品历来的常规操作,虽然我只听过他家所有机器的一小半还不到,但听过的基本都差不多带有以上一些特点,这其实对用户选品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反正要的就是这些基础过硬的优势,翻车是不可能翻车的了,对于那些不想在音色搭配上过多折腾的用户来说,这牌子的机型你根据需求看着选就完事了,而针对这次的DX7 Pro+我在标题也强调了,这是一台诞生之初就考虑非常周到的解码耳放一体机,现在+的加入又增加了它的全能属性。

DX7 Pro+的声音是一种非常好搭配的声音,加上高低两档的增益和平衡口的灵活选用,在搭配塞子或者大耳时基本就不用担心出现什么恶声了,当然个人的见解而言,在近期的使用时间里我会习惯性的拿它去驱动一些流行向的塞子或大耳,比如水银或者绯乐的Century,尤其是水银这条塞子,对控制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在DX7 Pro+的驱动下它的瞬态响应速度和分离度基本是质的提升,整体会冲淡一点点浓郁感而把结像的形体感拉高一些,故而听人声的密度和器乐的线条会更精致,算是实打实的提升了。

但针对这种动铁塞我建议还是不要打开高增益,虽然机器本身的控制力不错,但在4.4平衡口下推塞子再打开高增益,可能会出现一点硬感,当然这仅限制在灵敏度高的动铁上,而且尽管如此,我楞是没听出什么杂质,除非你音源上的录音有缺陷,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能享受到纯净的声底。其次我对比了DX7 Pro+单端口和平衡口的主要区别,实际听感而言,我认为最大的区别还是在声场的表现上,4.4平衡口的声场要稍微大半圈,分离度也更高,而在音色并无本质区分。

绯乐的这个Century大耳在DX7 Pro+的驱动下也同样是一套契合的搭配,Century本身是一种稳健的流行向调音,在基础素质上过关,在瞬态和分离度表现较好的情况下还添加了一些流行特质。那么提升的点还是蛮大的,首先在下潜深度上和低频的打击力度上更沉更凝聚,似乎是削弱了一点点的动态张力而换来了更具肌肉感的低频,整体风格上改变其实大差不差,喜欢氛围向调音的用户不必担心DX7 Pro+会削弱耳机本身的氛围感,相反喜欢鲜活冷声向的用户也不用怀疑会不会把耳机本身变得刺激,因为DX7 Pro+它本身声底就是个纯净水般的调教,讲究个原汁原味,但纯净水之间的口感还不大一样,不恰当的比喻一下,这口感吧有点像是怡宝,纯中还带点醇。所以它对整体细节的把控是张弛有度的,基本就是建立在不偏激的调教上把正常基础的水准再拉一拉。

可能是想让整体的形象更活泼一点,这台机器便设置了一个颇有意思的玩法,就是在内部预设了原始模式音色、电子管音色和晶体管音色这三种模式,但我在实际体验之后发现之间的差异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基本属于那种我懒的去折腾的设置,挑了个半夜安静的时间又挑几首熟悉的歌曲反复AB后,发现电子管音色模式基本就是人声的结像降低一丢丢的凸显度,口型稍微润一丢丢,混响稍多一丢丢,晶体管音色呢就是高频稍凸显一点了,其他变化基本没有。我倒是觉得拓品既然想增加一点玩法,那么在这两种预设调教上完全可以大胆一些,太谨慎了的话完全激发不起兴趣啊。

DX7 Pro+下的Advar仿佛是开了挂般的存在,这条塞子我真心感觉不需要什么大推力,抱着尝试性的想法上了台试试,完事之后它充分解释了什么叫充分推开的感觉,原本的人声结像是口型不大的,个别歌曲的人声顺滑度还不大够,为了让人声更润我还换上了Nyx的单晶铜版线。那在DX7 Pro+的驱动下它的整部分人声的结像更凸显了,能量感更多,关于厚度和密度倒还是原来那样,但光是这小小的一点改善就让整体的一致性高出太多,这下动圈变得更动圈了。其次还包括了低频的动态,我其实也比较纳闷DX7 Pro+它本身就不是一个在动态上有明显加持的路子,但在接驳Advar时仍然把它的下盘动态起伏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此时我插的还是4.4平衡口,那种规模感和气势简直太充足,不曾想到DX7 Pro+还有如此灵活的一面,简直惊喜。

DX7 Pro+下的GYFU呈现的是一种略微抓耳的状态,足够中正但在中上盘更偏于解析向,可能由于GYFU的极高频略显明亮,此时结像轮廓稍微再一强调就会显得不咋耐听了,缺乏柔美感,如果从音色角度上来说,这套搭配并不是很完美,因为DX7 Pro+的高频控制力和高频层次相对来说是发挥的较为敏感的,所以我并不推荐拿它来驱动一些本身极高频处理痕迹较为明显的耳机,光有极致的光泽感过瘾是过瘾,也容易让人直呼这真tm的HIFI,但此时的润感跟不上光泽感就会显得素了。但,这个针对性比较强,我也只是在光亮的瓷砖上扫灰尘,只要你不拿那种线条极细、亮度贼高,同时下盘还很空的偏科塞去听,那么DX7 Pro+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基本不会改变什么音色走向,而且会以一种相当自然的处理方式把你的解析、瞬态、分离度、密度等等关键点上做出升级。

整体而言DX7 Pro+是一台对应面很广、包容性很强的机器,丰富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需求基本都包含在内了,之前我评测DX5的时候评价它属于小巧的打包方案,那DX7 Pro+就算是一台更全能、更全面的打包方案,4K出头的这个价格嘛,真不算贵...,但它能把各项体验和指标做的较为突出,声音的路子还相当安定,性价比高不高已经很明显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