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新闻资讯 >>
合作媒体 >>
展会知识 >>
当前位置:首页 >

真没想到(海沧举人陈炳煌)海南第一位举人姜唐佐,


   举人第

  举人第整体面积1368平方米,建筑平面呈“回”字形,中间为天井,建筑为二层结构,其中一层采用石柱、钢梁、砖砌三联拱楼板以及闽南传统砖石墙体的混合结构,二层采用闽南传统民居的砖木结构。

真没想到(海沧举人陈炳煌)海南第一位举人姜唐佐,(图1)

  位于海沧芦塘社的举人第(棣鄂楼)迎来保护修缮,百年古厝将重获新生。

  昨天,记者从代建单位厦门海沧城建土地公司了解到,该建筑作为华侨回国投资建设“漳厦铁路”的历史证物,体现了海外华侨的爱国主义精神。此次修缮将通过还原历史面貌,完善建筑群形象,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工程已于近期正式动工,计划修缮工期为半年左右。

  厦门网讯 (厦门晚报记者 李晓辉)

  现状

  建筑结构罕见 具有传统闽南装饰风格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青礁村芦塘社的举人第(棣鄂楼),该建筑因周围还分布着其他古建筑和民房,同时建筑正立面被茂密的树木所遮挡,平时没有对外开放,因此显得隐蔽。

  在厦门,闽南红砖古厝或许常见,而举人第独特的结构形式,在全国范围则极为罕见。据史料记载,芦塘举人第(棣鄂楼)由本地著名爱国人士和实业家陈炳煌建造,始建于1919年,立面风貌采用传统闽南装饰风格,其余三面装饰较少,仅在窗套采用欧洲样式并结合中式匾额元素。

  陈炳煌在清末考中举人,于是该建筑被称为“举人第”。由于年久失修、缺乏维护,屋面大面积坍塌、钢梁几乎全部锈蚀,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修缮工程动工前,我们结合对始建者后代访谈、历史文献调查、专家现场调研等方法,对其历史沿革进行了考据研究。”修缮项目设计单位工作人员说。

   修缮

  最小干预原则 最大限度保持建筑真实性

  记者了解到,此次修缮项目建筑面积为1442.45平方米,主要为抢救性修缮,包括屋面、墙体、柱子、砖拱楼板、钢梁结构、楼地面和墙面等工程。

  记者看到,该建筑周围已经被施工钢架结构所包围,屋顶架起了独立支撑立柱的防护棚,房顶上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将瓦片一片片揭下。

  据海沧城建土地公司项目负责人张燕斌介绍,保护修缮本着“最小干预”原则,延用当时修建的传统工艺技术和材料,力求还原主体建筑原有的空间格局和外观样式,最大限度地保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预计工期半年左右。

  建筑集闽南古厝与西洋建筑风格于一体,自然少不了雕梁画栋、红墙朱瓦。为保护木雕、石雕、彩画等艺术构件在施工过程中不受到破坏,接下来,工作人员将采用气泡膜、海绵等材料仔细包裹,对一些木构件进行临时加固,地面也全部铺上了地垫被保护起来。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