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照片51号 富兰克林)照片51号为什么证明DNA是双螺旋,
1.
有人说,
她是一个科学天才,
是一个善良慷慨的女人;
有人说,
她是个复杂的人,
是科学的殉道者……
在众多作出了杰出科学贡献,
却没能得到应有尊重和重视的女性科学家中,
她是其中之一。
她对科学的贡献,
直到她去世的几年之后
才开始慢慢获得科学家的认可。
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
她的故事是陌生的。
她就是物理化学家和晶体学家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
○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 图片来源:Amanda Phingbodhipakkiya
2.
1920年7月25日,
富兰克林出生于伦敦的
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
从小,家人就为她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在很早的时候,
她就表现出对科学的热情,
一路从公学念到了剑桥大学。
1941年,
她从剑桥大学毕业,
但当时的剑桥大学尚未正式接纳女学生,
所以她没能真正拿到学位。
1945年,
她通过研究煤炭的结构,
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
毕业后,
她在巴黎找到了一份研究工作,
通过使用X射线晶体学来分析煤炭的特性。
这项专业技能也使她在战后回到伦敦时,
得以加入一个研究DNA分子结构的团队。
○ 一位严谨而细致的实验科学家。| 图片来源:Wikipedia
对富兰克林来说,
在国王学院的工作生活
并算不上多么愉快,
不透明的等级制度,
刻板的管理系统,
都给她带来了一些困扰。
在这种工作环境下,
她被描述为是一名
极力保护自己资源的科学家,
没有同事敢向她借设备,
只对自己的助手非常慷慨。
此外,
她与一同从事DNA结构研究的
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
无法找到好的相处方式,
最后他们都选择相互回避。
3.
1952年5月,
富兰克林和她的博士生
高斯林(Raymond Gosling)
捕捉到了DNA的X射线衍射模式,
拍摄下了那张著名的图像
”照片51号“,
为解析DNA的分子结构
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信息。
○ 照片51号。| 图片来源:Wikipedia
然而故事随后的展开
却让富兰克林始料未及,
威尔金斯在没有告知她的情况下,
向同样在研究DNA结构的
克里克(Francis Crick)
和沃森(James Watson )
展示了这张图片。
除了这张照片之外,
沃森和克里克还得到了一份
由富兰克林经手的报告,
报告中所含有的一些研究数据,
为克里克拼凑DNA结构提供了关键信息。
1953年4月25日,
克里克和沃森在《自然》杂志上
发表论文宣布
他们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并在论文中提及了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的贡献。
○ 从左到右:克里克、沃森、威尔金斯。| 图片来源:诺贝尔基金会档案馆
1962年,
作为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论模型提出者,
克里克、沃森与威尔金斯
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
为什么富兰克林没能获得诺奖?
最直接的原因是
诺奖只能颁发给在世的人,
而富兰克林在1958年
便因癌症去世,
年仅37岁。
但一直以来,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
即使富兰克林在1962年还在世,
她也不会获得诺奖。
这种认知并非空穴来风,
在富兰克林短暂的科学生涯中,
她遭受了种种因性别带来的不公。
明明是同等职位,
富兰克林的薪水却低于男性同事;
明明在顶级科学期刊上
发表了多篇论文,
却没有资格得到晋升。
再从诺奖的颁发历史来看,
富兰克林获得诺奖的可能性也不容乐观。
在1962年之前,
只有三位女性科学家获得了诺奖:
上一位是1947年的
科里(Gerty Cori),
她是继玛丽·居里(Mary Curie)
和她的女儿艾琳·居里(Irene Curie)之后
第三位获得诺奖的女性科学家。
虽然到了20世纪60年代,
情况开始慢慢好转,
但大环境仍然对女性科学家充满偏见。
5.
在克里克和沃森宣布发现
DNA双螺旋结构的同年,
富兰克林从伦敦国王学院离职,
前往了实力和名望都不如国王学院的伯克贝克学院。
在伯克贝克的晶体学实验室,
她开始研究烟草花叶病病毒的结构。
通过X射线晶体学,
她证明了烟草花叶病病毒的蛋白质
形成了一个螺旋状的空心管,
周围包裹着RNA。
这一发现为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儿麻痹症病毒)研究奠定了基础。
从这项研究中,
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还因此被1958年的布鲁塞尔世博会邀请创建一个可在科学展区上呈现的病毒模型。
这也是被富兰克林本人
视为真正成就的工作,
甚至在她的碑文上也写着:
“她对病毒的研究和发现
为人类带来了长久的益处。”
6.
富兰克林留下的遗产远不止这些。
在她去世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
富兰克林的声望一直在增长,
这或许得益于越来越多的女性对平权的呼吁。
然而沃森在回忆录《双螺旋》中,
把富兰克林描绘成了一个
心胸狭窄、自命不凡的人,
这激起了许多读者强烈的反感。
○ 显微镜前的富兰克林。| 图片来源:Jenifer Glyn/Wikimedia Commons
有人说,
富兰克林的确不是个容易相处的人
她慷慨,
但只能对某些人慷慨。
在她就职于伯克贝克学院时,
她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研究人员,
他们对她非常忠诚和爱戴。
她会在家里举办派对,
但当她在走廊和楼梯与同事们擦身而过时,
又因很少理睬他人而显得不近人情。
可以说,
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但没人可以否认,
她一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
富兰克林可能错过了诺奖,
却赢得了现如今人们
以多种方式对她的缅怀。
她的名字被命名为
各种奖项、科研机构,甚至是大学。
2015年,
一出名为《照片51号》的舞台剧
开始在伦敦演出,
妮可·基德曼在剧中饰演富兰克林,
故事根据富兰克林
在DNA晶体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却得不到应有正视的人生经历改编而成。
○ 妮可·基德曼在舞台剧《照片51号》中扮演罗莎琳德·富兰克林。| 图片来源:Johan Persson
2020年,
她的名字还将延伸到太空。
为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一个以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命名的
火星探测器将被发射前往火星。
在正式确定探测器的名字之前,
有超过36000人为命名出谋划策。
最后,
专家小组最后选择了富兰克林,
以纪念这位为解开DNA分子结构
作出杰出贡献的女性。
参考链接:
https://theconversation.com/rosalind-franklin-still-doesnt-get-the-recognition-she-deserves-for-her-dna-discovery-95536
https://www.newscientist.com/people/rosalind-franklin/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mg17423496-500-this-is-her-life/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mg24132173-000-european-mars-rover-named-after-dna-discoverer-rosalind-franklin/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28178-photograph-51-inside-the-race-to-understand-dna/
注明:本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